龙标电影发行
一部电影经过制作、报审后拿到《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就正式进入“秋收”环节。现在国内发行的渠道比较多元化,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播映渠道为了争夺更优质的内容也在进行价格战。例如由于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出现过网络、院线同步上映的情况,也有低成本影片不通过影院只通过卫视来进行成本回收。现在俗称的数字电影,就是小成本制作、无大牌明星、由卫视买断播映权的电影。
真正大制作电影依然首选院线作为主力资金回笼的方式,大制作电影也需要电影院这样的场所播映才能打造出电影的视听效果。但这类电影,卫视、网络平台都只能拿到二轮播映权。所以卫视、网络平台为了获得更多新鲜的优质内容,会自主购买一些小成本的电影来吸引观众。
一、卫视发行
卫视发行是指在中央电视台第六套电影频道(以下简称“央六”)播映,一般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大电影院线下映之后,会把卫视播映版权卖给央六,价格根据影片的制作成本、市场反响(票房收入)、影片质量综合考虑评定。一部影片影响力越大,卫视播映权就会卖得越贵,反之越便宜,还有可能不收钱。
第二种是有一些片方会专门制作一些成本较低的影片拿到公映许可证后卖给卫视,但这样的做法存在风险,央六不一定都会买。央六会根据电视观众的观影经验和影片的质量及收购成本,评估这部电影是否是它所需要的电影。
二、院线发行
影片如果进影院放映,首先需要一个发行方。为什么出品公司不能自主发行还需要发行方?因为发行工作中有很多体力活,包括在全国各地的影城做活动、宣传、定电影院的广告位、盯排片、做监票等。这些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发行方代替出品方完成这些工作,影片卖完了,投资方需要分一部分钱给发行方作为代理费。 一些大体量的制片公司有自主发行业务,能够完成影片发行的工作。例如光线影业、华谊兄弟等。
发行公司在发行影片时,需要找到院线。院线是发行主体,其旗下有很多不同的电影院,它承担着管理工作。没有它,发行方就需要和全国所有的电影院逐一沟通。院线会帮助发行方完成大部分的电影拷贝、宣传物料的发放等工作,也会指导电影院排片、影院广告位销售、贴片广告销售、人员培训、电影院装修、营业系统管理、影院管理等工作。院线旗下的电影院大部分并不属于院线,院线没有经营权。其经营模式类似连锁店,但它是给各个不同品牌的电影院提供片源的公司。
国内的影院大致分为两种:
一是加盟院线的电影院,如果电影院不加入院线的话,它是没有资格放映任何电影的,它需要加入一个院线体系内,由这家院线提供片源。院线也没有电影院的经营权,院线只收取影院全年票房的2%~5%(这个数额根据不同的院线会有变化)作为代理费。所以院线在决定为一部影片排片时也是十分谨慎的,虽然它没有承担电影的租金与开销,但如果这个院线片源总是一些不卖座的电影,电影院可以解除与院线之间的合作关系,换一家片源好的院线加盟。
二是目前也有发行方整合院线成立新的发行公司,例如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五洲发行”)是由万达影视传媒联合大地时代电影发行、金逸影视传媒、横店电影院线三家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发行公司,万达融合院线的势力,试图从产业链下游进行转变。
面对日益激烈的电影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五洲发行一旦代理某部影片的发行业务,立即捆绑了大地院线、金逸院线、横店院线、万达院线四家公司,对制片方无疑是非常大的诱惑,从而增强了五洲发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制片方、发行方、院线、影院之间的关系就是:制片方的片子拍完了,委托发行方代理发行,发行方拿着片子找到院线并制定一系列的宣传计划,安排其旗下的影院放映。放映结束后扣除相应的税费,分账比例原则上制片方不低于40%,影院不高于50%,院线约为7%~10%。具体比例因影片不同具体协商。制片方分回来的40%中需要再拿4%~6%给发行方作为发行代理费。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分账比例要根据具体情况,有发行公司存在垫资发行,所以分账比例会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