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工作流程及软件交互

第一节 后期工作流程及软件交互

后期工作包括剪辑、颜色、声音、特技几大类。很多传媒学院并没有开设有关课程,导致学生们不懂如何收音、如何在后期修饰声音,这是初创者在影片制作上的一个痛点。

此外,一些初创者对于log或raw格式也并没有掌握,不知道为什么要使用它们。这是因为如果拍摄的视频格式曝光不准或素材色温不准,那么工作人员在后期调色时调整的空间和范围就非常小,而log或raw格式的视频素材拥有更多的调整空间。所以说log或raw格式的视频素材是影片具有电影感的基础。

一、工作流程

后期制作中首先要做的是素材管理,即把每天拍摄的素材拷贝到电脑中,如果是双机拍摄,可以把两个机器的素材每天分门别类地储存。如图4-1,按照A机、B机、空镜和航拍进行分类。A机的文件还会有一个日期的分类,如图4-2。

图4-1 素材分类

图4-2 素材日期分类

拷贝分类命名之后,就要进行转码工作,把log格式的视频恢复成全彩709。我们拍摄视频素材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更大的容量、更高的分辨率和比特率,如果直接进行视频剪辑会给电脑增加负担,导致剪辑不流畅。我们可以通过转码压缩素材体积,以方便后期剪辑。

由于log格式的素材颜色饱和度非常低,在转码的过程中需要将log格式恢复成全彩709,完成这个工作我们会用到达芬奇调色软件。打开达芬奇软件后新建一个项目,比如XX电影转码,进入界面在右上角的媒体储存找到log素材的储存位置(如图4-3、图4-4)。

图4-3 达芬奇软件右上角的素材库

图4-4 达芬奇软件新建项目

双击视频素材的根目录,右侧就会出现根目录的素材文件,如图4-5,点开素材文件,把需要转码的素材拖拽到下方的媒体池中,这时会弹出一个框提示:时间线的视频帧速与视频帧速不符合,是否要更改时间线帧速配合视频帧速。数字电影的正常帧速是25帧,因此如果拍摄时素材帧速为25帧,则点击“确定”;如果拍摄的素材不是25帧,那就点“否”,再重新设定时间线的帧速为25帧。若用达芬奇导出视频时,发现无法选择25帧,问题一般就出在时间线帧速不准确。确定好帧速后,再把素材拖拽到媒体池中。(如图4-6)

图4-5 达芬奇软件素材文件夹

图4-6 达芬奇软件媒体池中的素材文件

接下来,点击正下方的编辑栏模块,如图4-7,左侧的媒体池中已经出现了我们刚刚拖入的素材,但右侧的时间线上没有任何素材,我们要把媒体池中的文件导入时间线上。点击文件新建时间线(如图4-8),弹出了一个新建时间线的选项,我们把时间线的名称改成素材拍摄当天的日期,以方便后期的素材管理。新建时间线后,直接把素材拖拽到时间线上,再在媒体池中框选所有素材,右键选择lut,如图4-9。

lut并不是滤镜,它与大家熟知的滤镜差别很大,lut只是一个还原log格式原始素材色彩的工具。每个品牌的机器都有独特的lut。比如佳能拍摄的log3格式要使用专门的lut还原成全彩709,达芬奇里会自带部分摄影机的原厂lut,如果使用的摄影机专属的lut在达芬奇里找不到,就需要在这款机器的官网上下载原机的lut。

图4-7 达芬奇软件无时间线

图4-8 达芬奇软件新建时间线

比如图4-9中的拍摄素材,是使用阿莱艾丽莎mini拍摄的log视频素材,我们在达芬奇中选择阿莱log的709全彩套底,就可以将所有的素材恢复成全彩。如果你拍摄的视频素材在达芬奇中没有专用的lut,那么就需要提前下载,并手动将下载好的lut文件添加到达芬奇的lut文件夹中,然后选择素材点击右键,选择原厂的lut文件套底恢复全彩。

最后一步是输出,点击正下方最后一个导出模块,第一行是导出的文件位置,我们要重新选择一个磁盘空间,新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与原素材文件名相同并且后缀加上转码。

图4-9 达芬奇软件套底

第二行选择渲染为单个剪辑,千万不要选单一剪辑,单一剪辑输出的是转码素材,就是一个包含所有转码素材的视频文件;视频格式选择QuickTime。视频编码器的选择上,如果是苹果电脑选择Apple ProRes 422 HQ;如果拍摄的时候机器设置的视频编码器是4444,那这里也选择4444的编码器;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系统的电脑就选择H.264。

第三行分辨率自行选择,想监看清楚一些就选1920,如果电脑的性能并不是那么优秀可以选标清。转码只是用于剪辑监看,不是我们最后输出的视频文件,所以大小无所谓。

高级设置中我们都选择默认,第二栏导出音频设置中,编码器选择线型PCM,通道选择与原素材文件相同,位深选择16位,轨道选择单个。

第三行的文件名一定要选原名称,千万不要选自定义和独特文件名,剪辑完成套底的时候,如果转码文件与原素材文件名不一致是无法套底回批的,否则就需要将转码素材的名称一个个对应原素材手动修改回来,所以这一步一定不能错。其他的都保持默认,再点击添加到渲染队列,右上角的渲染队列就会出现作业1,即我们的转码素材。最后点击开始渲染,就完成了转码工作,如图4-10。

进入Final Cut,如果后期剪辑软件使用的是PR,操作原理与Final Cut一样,只是软件不同,因为XML文件是互通的。

导入转码素材开始剪辑,剪辑完成之后,制作交互物料,再回批到达芬奇调色,回批到AU音频软件制作声音。导出XML文件后,如图4-11,弹出的窗口点击确定,新建一个文件夹保存,再输出一个体积容量较小的样片作为AU的音频监看。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把时间线上的声音套底给AU,时间线上的视频套底给达芬奇。

图4-10 达芬奇软件转码素材

图4-11 Final Cut导出XML文件

二、达芬奇调色回批

打开达芬奇转码项目,第一步把媒体池中的所有文件都还原成无lut状态,之前转码的时候为了监看,我们把媒体池中所有的素材都套上lut还原成原厂709色彩,现在回批就是为了把709色彩再次和log素材对上并开始重新调色。

在媒体池中全选素材,右键点击无lut,媒体池中的素材再次变成灰色,点击正下方的编辑模块,我们开始回批剪辑好的时间序列,点击文件选择导入AAF、EDL、XMl,如图4-12(1)。

双击我们在Final Cut中输出的XML文件,导入时间线,名称默认为在Final Cut的时间线的名称,无须更改。我们只需要取消“自动将原剪辑导入媒体池”勾选,其他的都默认,如图4-12(2)。如果时间线帧速不是25帧,这里是无法更改的,因为Final Cut的时间线帧速就不是25帧,需要返回Final Cut中修改并重新输出XML文件,再导入达芬奇软件。

图4-12 达芬奇软件导入XML文件套底

点击OK,时间线就变成了在Final Cut的时间线,我们也完成了套底工作,如果出现错误,比如文件丢失,需要先检查媒体池中预套底的原素材是否存在,再检查套底丢失文件的名称编码与原素材的名称编码是否一致,如果还是不行就要进行手动套底。

套底完成之后,开始调色,最后输出。输出和转码一样,但分辨率一栏我们选择以原分辨率输出,文件名选择自定义文件名,添加到渲染队列后导出,我们就完成了调色工作。

三、AU音频套底

打开AU软件,点击左上角文件选择导入,如图4-13,找到Final Cut输出的XML文件,如图4-14。

图4-13 AU软件导入XML文件套底声音

导入XML文件之后,Final Cut的音轨全部交互到AU的界面中,但目前是看不到任何画面的,制作声音的时候我们需要实时看到画面,把Final Cut中提前输出的视频小样导入AU(如图4-15)。

在左侧文件栏找到视频小样,拖拽到视频引用轨道上,但我们仍然看不到视频,我们需要激活AU的视频监看功能。在上方的导航栏中找到视图选择“视频显示”—“全屏镜像”—“启用全屏”,如图4-16,我们就可以监看画面了。

图4-14 选择Fina Cut导出的XML文件

图4-15 AU软件套底完成的工作界面

图4-16 AU软件开启视频监看

声音制作完成之后在时间线的第一帧按i键,再到时间线的最后一帧按o键。建立时间选区后,在上方的导航栏点击文件—导出—多轨道混音—时间选区,采样类型为48kHz,声音的位深为16位(电影声音制作时逢24位改16位),然后点击导出即可,如图4-17。

图4-17 AU声音导出设置

打开Final Cut,导入制作完成的电影声音,放置在新建的音轨上,然后找到输出的调色文件夹,达芬奇会自动生成一个XML文件,如图4-18,直接导入XML文件,Fina Cut会自动新建一个序列,这个序列中都是调色完成后的素材。我们将它复制到原始的时间线上,视频轨上保留调色后的视频素材,音频轨上保留混音后的音频素材,再加入片头片尾,最后输出影片的成片。

图4-18 导出的调色素材

这就是整个后期的工作流程,我们使用了三个软件:剪辑软件Final Cut、调色软件达芬奇、声音制作软件AU。XML文件同样适用于PR剪辑软件,工作流程与Final Cut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