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辅件的使用

第五节 摄影辅件的使用

电影拍摄因环境变化需要用到一些辅助设备,以帮助摄影机更准确地获得画面。

一、ND滤镜工具介绍及用途

(一)ND滤镜的用途

ND滤镜是一种减少镜头通光量的特殊透明玻璃片,当摄影师在户外强光下想用大光圈实现浅景深效果时,将ND滤镜紧贴镜头前方的位置,阻挡大面积自然光进入摄影机的感光元件,从而开大光圈获得更多景深。

外景街道拍摄时使用ND滤镜,加大光圈,可以虚化背景处移动的物体和行人,起到突出主体的特殊效果。室内拍摄时使用ND滤镜,大部分情况用于高对比灯光下,摄影师为了得到大光圈前后景虚化的效果,使用ND滤镜的方式减少通光量。

(二)ND滤镜日外用法

1.全景用法

ND滤镜应用于日外场景拍摄时,最常见的使用方法是降低天空的亮度。在全景景别拍摄时,由于相机感光组件的宽容度有限,画面中天空、地面人物不能同时正常曝光,自然条件下天空与地面的光差相当大,天空亮度会强于人物主体。通过调整机器参数使天空曝光准确,人物主体就会曝光不足,在画面中形成一片瘀黑;使地面曝光准确,天空又会过度曝光而变成死白一片。尤其是在多云、日出、日落等时候,光差问题更加严重,单纯改变感光度、快门开角、光圈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图3-38 ND渐层减光滤镜

这个时候,ND渐层减光滤镜便可以起到作用(如图3-38),使用时将减光的一边向上,天空的亮度便会减低,而地面人物的亮度不会受到影响,天空与地面的光差减低,画面中天空与地面的层次能够完全重现,画面中人物的亮度不会被压低,从而保证画面光比的协调。

2.中景、近景用法

日外拍摄条件下因太阳光的照射,照明条件充足,摄影机需要降低感光度、光圈减少进光量才可以获得正常曝光的画面。中、近景景别常用小景深虚化、突出人物主体,受良好的光照条件影响,光圈缩小导致景深效果不显著。为了再获得浅景深的艺术效果,可以将光圈开大,并在镜头前加入整体减光的ND滤镜,减少进光量(如图3-39),让画面曝光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浅景深突出人物主体的艺术效果。

图3-39 减光ND滤镜[10]

(三)ND滤镜室内用法

室内环境的照明条件一般不会使用ND滤镜进行减光,但因艺术效果的需要,室内场景需要进行高调布光。从0~100的亮度渐变图(如图3-40)中可以看到,高调布光整体画面从最暗50到最亮100。室内场景因受高调布光的影响,照明亮度变得极高,需要降低光圈与感光度,才能得到正常曝光画面,而收小光圈导致浅景深效果的弱化。为了艺术效果的需要,再次获得浅景深效果,镜头开大光圈的同时放置整体减光滤镜让画面获得正常曝光。

图3-40 亮度渐变图

二、ND滤镜的安装

图3-41 遮光斗

给摄影机安装ND滤镜时需要用到一个辅助设备“遮光斗”(如图3-41)。其特点为:卡槽与ND滤镜大小一致,具备多卡槽安装的两种特性。使用遮光斗安装ND滤镜能有效地提高摄影组的工作效率,即使更换成不同焦段镜头,也不需要重复安装ND滤镜。

此外,遮光斗还可以根据需求同时装上多个滤镜,有些日外拍摄时阳光直射,画面严重过曝,光圈减4档曝光加上ND1.2的滤镜依旧不能让画面获得正常曝光,遮光斗多卡槽设计就是方便创作者搭配多层ND滤镜,让画面获得正确曝光。

一套定焦电影镜头组的镜头一般来说外形一致,以方便摄影师在更换镜头后不用再调整其他的附件,但仍然存在一些大广角镜头外形独具一格,如阿莱up定焦组中12mm广角镜头(如图3-42),外形幅度超出了阿莱up的其他镜头。对于这样的镜头,一般的遮光斗无法匹配,没有超大号遮光斗时,可以使用大力胶粘贴的方式固定ND滤镜(如图3-43)。撕扯一段大力胶折叠成一条双面大力胶,环绕粘在镜头边缘的镜圈上(切勿粘贴在镜头上),将ND滤镜粘在大力胶上,再使用大力胶缠绕ND滤镜的边角位置与镜身固定。

图3-42 阿莱 up 12mm广角镜头

图3-43 大力胶

关键术语

原则上raw与log二者目的非常相似,都是为了最大化获得有效图像信息,但二者手段与结果有所不同,raw实际上在形成图像前,传感器已经记录全部的数据信息,而log则是通过特殊曲线让传感器在录制时动态范围最大化的一种视频。

器材厂商专门研制从raw原始文件到一般视频的中间点log格式,其目的是降低拍摄成本、保证拍摄质量,各厂商的摄影机都有各自研发的log格式,如索尼摄影机 S-log、阿莱摄影机logC,大疆航拍机 D-log、Dlog-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