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智能化服务需求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成熟也使各类数据的价值被深度挖掘和发挥出来,并被应用到软硬件服务、信息获取、民生服务、智能决策等各个方面,从而推动了智能化服务时代的到来[11]。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对中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要求中,就包括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的重要指示,为中科院扎实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服务好国家层次的宏观战略决策[12]。2019年5月,《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发布,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在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普及的背景下,面向政府宏观决策的智能化服务需求愈发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面向政府宏观决策科学性需求
随着近3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快,原有的仅依靠传统“经验主义”的政府决策模式已无法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13]。这必然要求政府的宏观决策要基于客观的、科学的依据,而客观、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客观数据和科学规律的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据呈现几何级数增长态势,这些海量的具有巨大价值的数据资源如何能高效地利用起来,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技术将海量数据资源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反映到政府宏观决策中[14]。
(2)面向政府宏观决策复杂性需求
政府宏观决策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极强的工作,政府的业务涉及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安全等诸多领域,而这些领域在同一个问题中又存在非线性交互作用,并且绝大多数决策问题,不只追求一个目标,往往存在着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目标[15]。为实现政府决策的最优化,需要在多目标、多层次、多方案之间的进行权衡决策。在政府宏观决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问题分解,部分作用机制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可以用明确的理论、定理、规则进行公式化、规范化,属于结构化决策,能用确定的模型或语言描述,以适当的方法产生决策方案,并能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决策;但仍然有大部分逻辑关系仍无法用数量化的方式加以描述,存在非结构化特征。如何将结构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进行综合考量,给出具有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相融合的宏观决策,是面向政府宏观决策复杂性提出的新需求[16]。
(3)面向政府宏观决策高效性需求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经济社会形态瞬息万变、竞争格局日趋激烈,建立在信息交融基础上的技术进步和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再加上日益增强的网络效应,决策者更加需要具有高效的宏观决策支撑工具来实现宏观决策的高效性。宏观决策的高效性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及时响应决策需求,保障决策支持反馈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是能根据决策需求做出动态、柔性调整,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支持。上述高效性需求对宏观决策支持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多领域通力合作[17]。
(4)面向政府宏观决策友好性需求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面向政府宏观决策的功能将极大丰富。但同时也对其使用友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政府宏观决策应满足用户“能用、会用、好用”的需求。对于使用者来说,友好性的需求要求将复杂的模型、繁杂的计算都封装在特定的功能模块中,仅需要提供简单化的交互操作就可以达到使用者的要求,这其中既包括输入的友好性也包括输出的友好性。对于输入而言,使用者可以快速把握系统各模块功能,可以快速理解输入参数的含义、格式、范围,同时给出明确的示例提示使用者。同时,当完成一次计算时,计算结果也将能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加以反馈,如以统计图表、地图、3D模型等可视化方式对结果加以呈现,这将更好地协助使用者获取决策支持的信息和知识,而不仅仅是简单晦涩的数值反馈。友好的政府宏观决策智能化服务将协助使用者更有效地聚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5)面向政府宏观决策个性化需求
面向政府的宏观决策涉及经济、民生、教育、科技、医疗等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使用政府宏观决策的用户的业务要求、使用习惯、个人喜好也因为使用者的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甚至个人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对系统要求的多样性[18]。通过对用户使用习惯、关注重点、专业领域等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挖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针对不同用户呈现出从界面、内容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对于提高政府部门宏观决策的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19]。
面向政府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复杂性、高效性、友好性、个性化需求,智能化是有效解决途径之一。智能决策支持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其主要特征是基于机器推理方法实现决策支持功能[20]。当下,面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人为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显然是不可行的。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数据、用好数据,再多的海量数据资源也无法支撑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复杂性决策需求。面向政府宏观决策智能化服务依靠人工智能在大数据挖掘、信息提取、规则发现、知识形成、逻辑推理、图像识别等方面的强大能力,实现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汇聚融合,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精准度。在智能化的支撑下,决策者就可以将“有限理性”全部投入最终的决策过程中,从全部备选方案与信息中做出“最佳”决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