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也应积累局外人的经验
问题是,我们许多人追求精深的专业经验并非没有道理。如果不投入大量的时间钻研专业领域的知识,我们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会计、律师或者建筑师。来自教育、职业和组织机构方面的社会分工压力也进一步把我们推向了崇尚专业化的道路。但即使作为专家,你也应该培养一种局外人的视角,公司、政府及学校等机构也应该鼓励专家这样做。
走出自己的圈子是第一步,最成功的专家是那些拥有多重背景经验的人。他们一方面与专业保持足够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因为所谓的正统而囿于狭隘、孤立的世界。斯多里·马斯格雷夫对文学有研究,许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往往也爱好艺术。的确,研究发现,与一般科学家和普通大众相比,这些顶级科学家往往更有可能有艺术方面的爱好。谷歌前总裁埃里克·施密特也曾呼吁培养多样化兴趣的教育传统的回归。他说,就像以往“同一个人既写诗又修桥”的时代,“我们得把艺术和科学再度连接起来”。美国学院协会最近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多数招聘官想要的是既有广泛局外人经验,又有某种专业知识背景的求职者。
既要追求专业精深又要做到经验多样,虽然这看起来几乎不可能,但事实上许多专家都已经自然而然地做到了。心理学家用五大人格特质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天生差异,其中一项特质叫作经验开放性,它关注的是一个人对获得多样化经验的纯粹兴趣。为测量经验开放性,研究者会要求被试用几组词语对自己进行评估,如简单或复杂、兴趣狭窄或兴趣广泛、服从或独立、传统或非传统等。经验开放性低的人安于熟悉的事物,倾向于选择上述每一对词语中的第一个;而经验开放性高的人更倾向于选择第二个词,他们追求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积累小圈子之外的多样化经验,借鉴多个领域的思想成果。
有时,我们所处的环境会迫使我们走入各种不同的小圈子。比如,我们需要搬家或者换工作,需要去不熟悉的地方,或者遇到新的事物。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研究者记录了受访者的文化经验——包括父母教育、语言、喜欢的餐馆和音乐家、最亲密的朋友的背景等。随后,研究者让他们想象给一个人送礼物,并对其想法的新颖度进行评估。文化背景最为多样化的参与者想出了最不寻常的礼物方案,如一首诗;而文化背景最单一的参与者给出的礼物最为常见,如巧克力。研究表明,无论是个人选择还是环境所致,在多重背景环境下成长与生活的人对资源的认知往往不那么囿于常规。
有时,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努力寻求积累新的经验,当然,也没必要像斯多里·马斯格雷夫那样考取各种大学学位。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其他领域的研究,培养一门兴趣,或者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等方式,暂时从自己的小圈子里抽身。研究表明,工作之外的这些经历会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帮助。在一项调查中,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179名高级管理人员完成了一份调查问卷,回答他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借用核心专业知识以外的经历,尤其是和工作不相干的经历和兴趣,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随后,研究人员对受访者及其同事进行了后续采访,询问受访者的资源使用情况。调查发现,一个人的非工作经验越多样化,他在工作中越是能充分利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