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整为零

化整为零

在菲律宾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人们居住在破破烂烂的房子里,想方设法在白天用最少的钱把屋子点亮。这种急切想要节约宝贵资源的愿望,促使他们想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拿一个两升装的苏打水瓶子,盛满水,放在屋顶的一个洞口。装满水的瓶子会把太阳光折射进屋子,这样,在晴朗的日子里,他们就不用开电灯了。

在马萨诸塞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期间,安东尼·麦卡弗里认识到,就像上面那个苏打水瓶子灯一样,全世界几乎所有的重要发明都是这样诞生的。发明者把资源整体拆解成细小的组成部分,化整为零,以此发现了资源本身隐蔽的功能或特性。

为了帮助我们学会分解资源,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办法。面对手中的资源,我们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1)这个资源还可以再细分吗?(2)细分的部分分别有什么用途?关键在于,要把资源分解成小得不能再小的部分,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许多隐藏用途。

麦卡弗里的办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资源,但为了能慢慢熟悉这个方法,你可以先从简单的练习开始做起,就拿蜡烛这样一件日常物品为例。蜡烛由蜡和灯芯两部分组成。蜡在这里作燃料使用。但麦卡弗里还指出,如果只从用途的角度审视资源,我们就很难发现它们不合常规的用处。因此,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把蜡看作一种圆柱体的脂质。灯芯可以用来点燃,这也是一种用途。但我们还可以把它进一步分解成交织在一起的一束束纤维,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它更多不同的用途了。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考察该方法的效果,麦卡弗里设计了几个涉及资源制约的难题。其中一个就要求人们只用一根蜡烛、一盒火柴和一个两英寸立方大小的铁块,把两个沉重的钢环固定在一起。由于熔化的蜡不能把钢环粘在一起,正确的方法是把灯芯看作一根绳子,用绳子把两个钢环绑在一起。结果显示,经过训练的人解决上述难题的概率,比没有接受过训练的人高出了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