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预言的力量
默顿对大萧条时期银行挤兑现象的分析,为后来的社会学家重新审视期望奠定了基础。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对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提出了疑问。他怀疑所谓的科学研究可能从头到尾和“聪明的汉斯”的数学才能一样,都只是一种幻象而已。罗森塔尔怀疑,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的期望会过多地暗示被试。比如,他发现,当实验人员相信实验鼠很聪明时,实验鼠的表现就会很好;反之,当实验人员认为实验鼠很笨时,实验鼠的表现就比较差。和默顿在观察银行挤兑现象时提出的自证预言的说法一样,罗森塔尔的研究也表明,我们所感知的实验鼠的智力水平高低,取决于实验人员对其是抱有积极期望还是消极期望。
虽然罗森塔尔的研究结果很有意思,但他的早期研究成果始终找不到地方发表。苦于没有渠道的罗森塔尔,转而向《美国科学家》这个跨学科科学期刊投稿,把自己的研究结果整理成文,分享给大众读者。
旧金山一所小学的校长丽诺尔·雅各布森完全不懂这类研究,但她看到了罗森塔尔的文章。她想知道,在实验鼠身上发现的现象是否同样存在于班里学生的身上。雅各布森邀请罗森塔尔前往她所在的学校进行一次类似的研究。后来,他们的研究发现永远地改变了教育行业。
雅各布森工作的学校叫奥克学校,该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共计18个班。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被分成了三类:一般以上、一般和一般以下。
学年末,他们对该校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试。雅各布森告诉学生来年的任课老师哪些学生在智力测试中的表现非常不错,这些学生在下一年最有可能取得智力上的进步。这样的学生大约占20%。按照研究假设,在得知这些信息之后,老师们在教这些学生的时候就会怀抱期望,期待这些学生会比班上其他同学表现得更好。
8个月后,学生们又接受了一次智力测试。低年级的学生中,那些最初被认为拥有较高潜力的学生,其智力测试成绩表现出了显著的提高,远远超过班上其他同学。一年级的这些“天才”学生的智力测试成绩提高了27.4%,而其他同学的成绩只提高了12.0%。二年级相应的两类学生的成绩则分别提高了16.5%和7.0%。[2]
但问题是,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口中的“天才”学生是随机选择的,并非根据他们第一次的测试成绩确定的。实际上,他们取得智力进步的可能性和其他同学并无二致,研究人员只是依靠实验设计改变了老师对学生潜力的期望,而正是这种期望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部分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潜力这一虚假前提竟然变成了事实:老师对学生潜力的深信不疑让学生更加努力;而反过来,老师也对所谓的“天才”学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这样,研究人员就促成了一个积极预言,即能够提高某种事物的价值的自证预言。
乔治·萧伯纳的剧作《皮格马利翁》(又译《卖花女》),其名字取自一座神秘的雕像。这座神秘的雕像奇美无比,雕刻它的人甚至希望能娶它为妻。而在雕像苏醒过来之后,他便真的娶它为妻了。这部戏剧可以说完美地阐释了自证预言的力量。剧中,语音学教授亨利·希金斯和语音学爱好者皮克林上校打赌,看皮克林能不能通过改变贫穷的卖花女伊莉莎·杜利特尔的说话方式,把她训练成一个像公爵夫人一样的名门贵族。希金斯成功地改变了伊莉莎的说话方式,但他视她为自己的附属品,因为他认为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伊莉莎。聪明的伊莉莎看穿了希金斯对她态度恶劣、出言不逊背后的理由,认为自己跟着希金斯就永远只能是出身低微的卖花女,因为他就是这么看待她的。而皮克林则总是把她看作一位有教养的淑女。伊莉莎最后认定,真正让她变得高贵起来的并不是言行举止的改变,而是别人对她的看法和态度。正如伊莉莎·杜利特尔所敏锐指出的那样,我们对一个人的期待是怎样的,那个人往往就是怎样的。
就像皮克林上校对待伊莉莎·杜利特尔的态度让她变成了一位高贵的淑女一样,管理人员的期望也可以改变员工的表现,毕竟人总归比马更善于解读信号。期望的信号可能表现为暗示,也可能表现为明示,如布置更多有意思的任务、减少监管或不再管得过细、更多地谈论“宏伟的未来”等。
这种现象如今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为一个人设定较高的期望值,就可以提高他的表现。管理学教授多夫·伊顿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了这个研究领域。他的研究主要是在以色列军队里进行的。在其中一次研究中,他随机地告诉军事指挥官哪些士兵表现较好,哪些表现一般。那些被认定“表现较好”的士兵虽然并未真正表现出任何强于他人的迹象,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真的比其他人表现得更好了。无论是在学习战术部署、熟悉地形,还是在学习使用武器等更难的战斗技巧方面,他们的表现都变得更好了。[3]
管理人员的期望能够影响员工的表现,是因为他们的期望可以改变员工的期望。当员工察觉到领导对自己的期望比较高时,他们就会提高自己的期望,这就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对自己更有信心。而当员工的表现开始提高时,他们对积极期待的信赖就进一步加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看到员工的表现提高了,也会进一步肯定并提升自己最初的期望。渐渐地,管理人员会给这些明星员工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更有益的反馈,这更有利于员工继续提高自己的表现。
在家庭环境中,我们也会设定一些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期望:我们对婚姻幸福的信念、对孩子能上好学校的信念,往往能够导向更加稳固的婚姻[4]和孩子们更好的考试成绩。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我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向其他人传达自己的期望信号,而身边的人往往也会根据我们的期望高低而采取不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