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中国做派”

一样的“中国做派”

因为采访不事声张,所以当我来到湖南长沙马坡岭的时候,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工作照常进行。没有了迎来送往的客套,使我得以与袁隆平相处了一个星期,完全是朋友之间的来往,气氛轻松、和谐,无话不谈。

和我接触过的其他中国科学家一样,袁隆平和吴文俊也没有人们通常比较敏感的“架子”,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笑间,自然得体毫不做作。袁隆平人长得精瘦,往田头一站,操着一口湖南口音说起杂交水稻,不知道的人会立刻判断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这也是他得名“泥腿子专家”的原因之一。

作为世界粮农组织的最高顾问,多次获奖的大科学家,袁隆平大约是不缺钱花的。他喜欢骑摩托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告诉我,30年前就骑摩托车,人称“摩托队长”,出于关心他的安全,省里领导再三关照他不要再骑,可他照骑不误。其实他骑的不是那种能飙车的摩托车,充其量是一给油就走的“轻骑”。他去试验田通常就是骑这种摩托车,不过一辆摩托车骑不了多久就换主人了——袁隆平把它送给某位职工,自己再去买一辆。职工们告诉我,他经常成百上千元地接济研究中心生活有困难的职工。

理着寸头的袁隆平其实是很幽默的,在一次母校校庆活动中,他在一张登记表的爱好栏中填道:“崇尚自由”。他在接受采访时算是穿得最得体的时候了——穿西服扎领带,但采访一结束就脱掉了,这时我才发现他脚上穿的是一双布鞋。有一次袁隆平带领一批技术人员在外地参加学术活动,在大街上,走在他身后的人发现袁隆平脚上的皮鞋不大对劲,俯身去看,原来他从两双样式不同的皮鞋中各拿一只穿在脚上,走了半天却浑然不觉。

同为科学巨匠,吴文俊和袁隆平同其他中国大科学家一样随和、谦逊,保持着一种准备随时倾听不同意见的态度——这都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

袁隆平多年来培养了很多学生,他的一些助手、学生如今已能独当一面,成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的专家。这与袁隆平的学术民主作风是分不开的,他尽可能让助手和学生了解他的学术思想、技术路线,这样后者就能尽快进入研究角色,起到更大作用。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就是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发现的,因为他们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很深的感性认识。这是一株千真万确的雄花败育的天然野生稻,袁隆平将其命名为“野败”。“野败”的发现为杂交稻“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突破了多年来杂交水稻研究徘徊不前的局面,给杂交水稻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段往事让我们想起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典故。

吴文俊属于那种报章很少报道的科学家,尽管硕果累累,但圈外的人却不大知晓,而一旦知晓便如雷贯耳。吴文俊是最早在研究中国数学史的过程中领悟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在提掖新人方面,吴文俊与袁隆平有着同样的远见和热心,今天他的学生正在他的指导下把数学机械化研究引向更广阔的领域。数学家石赫便是其中之一。吴文俊这样评价石赫:多年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有过不少重要的贡献。他在为中青年学者编著的《现代数学书丛》写的序言中,对他们的著作均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很高评价,满意之情充满字里行间。他激昂地写道,国内有志于数论的青年学子,尽可通过此书发愤学习而成才,迅速进入数论这一领域,并在21世纪中与国外学者争奇斗胜。

数学家石赫多年来师从吴文俊,得到耳提面命的真传,他说,吴文俊先生倡导的数学机械化事业的性质、内容、方法及意义,已日益获得科学界的理解和赞同。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兴起,是我国当代数学发展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新里程碑。可以预见,电子计算机作为数学研究强有力的工具,势必大范围地介入数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在相当程度上替代现今使用的基本工具——纸和笔,从而改变数学研究的面貌,促进数学科学的迅猛发展。

不难想象,如果吴文俊和袁隆平没有继承并发扬华罗庚等老一辈科学家倡导的“中国做派”——学术民主、甘当人梯,他们的研究领域今天会不会显得很冷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