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微笑——弥留之际的陈景润院士
永恒的微笑——弥留之际的陈景润院士

1996年3月19日傍晚,北京中关村医院内科护师邱伶拖着疲惫的身躯心思茫然地推开了家门,对着尚在中关村三小五年级读书的儿子脱口而出:“陈景润不在了!”
儿子沉吟了一下说:“又少了一个大数学家!”
曾因终生致力攻克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并取得世界领先成就,在数论领域建树卓著的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积劳成疾,在这一天与世长辞。
陈景润在1993年11月27日因病情恶化住进中关村医院以后,邱伶、宋小利、张铭等医护人员,以及内一科主任李惠民等与陈景润朝夕相处了两年多。在陈景润住过的内科7号病房门口,护士张铭喃喃地说,我总有一种错觉,总觉得他还会回来;心里真不是滋味。静静的病房和罩在13号病床上雪白的床单,似乎在叙述着刚刚发生过的一切。
1月25日早上6点钟,陈景润呼吸停止,心脏停搏30分钟。在他自主呼吸停止3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中关村医院的医护人员不遗余力地进行了心肺复苏抢救,在抢救同时发出了病危报告。在陈景润住院两年多的时间里,医院方面已多次发出病危报告。
1月26日下午。
陈景润病情恶化的消息受到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学院和卫生部的极大重视。中关村医院提出紧急会诊要求,卫生部一位负责同志问,需要哪家医院、哪些科室会诊?
李惠民主任鉴于陈景润曾在北京医院住院治疗,提出请呼吸科和神经科专家会诊。当天11点钟左右,会诊意见出来了,陈景润患有帕金森氏综合征、多脏器衰竭,还患有吸入性肺炎。这后一种病是由他吞咽困难,将食物渣滓吸入气管、肺部所致,这也造成了他气管内的大量痰液。会诊专家们肯定了中关村医院的抢救是成功的。
心肺复苏成功之后,经过一番紧张磋商,专家们决定将陈景润转入北京医院救治。1996年1月27日下午5点半,在中组部、中科院和中关村医院医护人员护送下,陈景润被送往北京医院。由于途中颠簸,陈景润因为痰液堵住呼吸道,发生窒息。车内没有吸痰装置,护士只好用注射器吸,后来干脆通过胶管用嘴吸。年轻的张铭头上、身上、口罩上沾满了痰液。就这样,从西直门立交桥开始,走走停停,陈景润情况不好,汽车便靠到路边马上抢救。从这时算起,已危在旦夕的陈景润又顽强地走过了一个月零20天的生命历程。
护士们在谈到陈景润时,脸上充满着感怀的神情。邱伶和张铭都谈到,在给陈景润输液时,他总是用口齿不清的语音告诉护士不要把针扎在手上,还是扎在脚上,因为他还要看书。不过宋小利又说起一个相反的例子:那天病房很多病人需要照料,宋小利小声对陈景润说,那边很多病人在等我,这次就扎手吧,陈景润服从地把手伸了过去。
在整个治疗期间,陈景润与医护人员建立了非常融洽的关系。
由于全身肌肉萎缩眼皮睁不开,他便凭着脚步声和说话声判断进来的是谁。有时为了尊重护士,他就用双手撑开眼皮向护士打个招呼。令人吃惊的是,当他在细谈他带的学生的论文和资料时,眼睛居然睁得大大的。他总是一手撑着头,一手举着资料……一次,邱伶跟他开玩笑,你带得了学生吗?陈景润只是咧嘴笑起来。
在住院治疗期间病情稍缓,陈景润就坐在木凳上一脚蹬着床沿看书,或是在纸上写着谁也看不懂的东西。
陈景润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有时忍耐不住就大声地哼、叫,影响了其他病房病人的休息,有人向护士们提意见,是不是给这个病人换换床位。当他们听说这是陈景润时,大家就不说话了,反而十分注意自己不要弄出响动。
住院期间,陈景润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听新闻联播,按时作息。他是遵守院规的模范。前年春节,他想回家过春节,亲自用状如鸡爪的手十分艰难地写了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的假条。
陈景润病重住院,他的夫人由昆焦心如焚,每次来医院看望总要给陈景润刮胡子、擦脸。他们的儿子、北大附中初二学生欢欢一到病床边就拉着爸爸的手聊个不停。此情此景令医护人员们感动不已。
陈景润是中国最知名的科学家之一,能看到陈景润,青少年们更引以为荣。一次,护师邱伶带着自己的侄女、石油附小五年级学生芮乐微来看陈景润:教授,我姐姐的女儿来看你!陈景润俯起身子,用勉强能够辨别的声音说:“你好好学习!”芮乐微为这次会见写了一篇日记,得了一类文的好成绩。
陈景润是一个“怪人”,他打针时不敢看,可是面对几种严重疾病的夹攻,他又显出了十分无畏的态度。1995年他62岁生日那天,他的病房里摆满了鲜花,医护人员向他祝贺,中科院领导也到病房来了。他愉快地向大家致意:你们好!在1994年元宵节医院组织的联欢会上,接到邀请陈景润很高兴地说“好呀!”并和大家一起唱起《团结就是力量》。
为了表达他对医护人员的感谢,在入院两年整的1995年11月30日,陈景润把自己一张照片送给了宋小利护师。这是他在病房照的,照片上他留给了我们永恒的微笑……
直到今天,张铭仍似乎觉得陈景润会回来的。在7号病房13床的名下,她总是不由自主一抬手就写上了“陈景润”几个字。医护人员们每天走过7号病房门口,总是要停住脚步站一会儿。在7号病房13号病床上,至今没有安排病人,仍是一袭白得耀眼的罩单……
陈景润,中国著名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在北京四中任教,1956年回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在北京去世。
他潜心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做了研究。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罗庚数学奖等。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杂志发表了哥德巴赫猜想“1+2”详细证明,引起世界数学界轰动,被公认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新高度,国际数学界称之为“陈氏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