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一节 研究缘起

当今时代,学术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等诸多文献的作用不容小视,它是我国整体学术水平提升的表现,是学术研究飞黄腾达路上的“垫脚石”,它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传递科研成果的新动态,将多种科研成果融会贯通形成科学知识体系,是后期研究学者对其研究领域参考、借鉴和引用的基础。与此同时,民俗体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优异民俗体育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俗体育文化在各民族中交汇贯通,使得中华传统文化更具多样性,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中,还是在民俗体育传统节日中,均表现出人们对民俗体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民俗体育的多样性、娱乐性、健身性、观赏性等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使得人们在民俗体育活动中不仅身体得到锻炼,还能开阔眼界,更能带来身心愉悦,受益匪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民俗体育遭受文化冲击,使得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民俗体育经历了恢复期,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得到重视并延续至今,取到了极大的进步。例如:客家文化,不仅流传于我国江西、福建、广西、湖南等地,还流传至海外各地,客家文化具有千百年历史,已成为民俗体育标志性文化特征,聚集着多姿多彩的民俗体育项目。现如今,诸多学者对客家文化的研究,必定离不开民俗体育和中国南部客家文化发源地等。再例如,中国传统的舞龙舞狮,具有千百年历史的龙舟项目等,伴随着节日活动出现,成为传统节日的标志性运动,如今已经成为民俗体育的标志性运动项目,也逐步融入竞技体育,以比赛、竞赛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目前,舞龙舞狮的普及程度不亚于武术在国际上的地位;赛龙舟在国际龙舟联合会的大力推进下,足迹已遍布五大洲。在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东京奥组委的协调下,龙舟被列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在皮划艇项目首个决赛日,水上出现3个龙舟,虽然演出时间不长,但却成为当天比赛的一道亮丽风景。由此可见,龙舟作为民间的一项民俗体育项目,能在东京奥运会上表演,极大展现了中国传统民俗体育项目的魅力和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思想得到解放的同时,民俗体育研究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必须牢牢抓住近三十年来民俗体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发展概况,追随时代的脚步,才能使民俗体育研究领域中的科研成果绽放光彩。因此,通过对民俗体育研究领域中诸多科研成果进行分门别类,将研究主体、研究热点、研究脉络、研究学者、研究机构等统一整理、归纳、总结,并对各类别分别进行描述分析,为后期广大学者的研究与参考借鉴提供更便捷的方式与信息源。现今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较为广泛,从研究内容来看:民俗体育区域性研究、整体性研究参差不齐,以个案的方式对民俗体育进行研究较多,与竞技体育、社区体育、学校体育等的结合呈现相互交错的形式;从研究形式来看,理论性研究多于实践性研究,虽有部分学者通过田野调查法、实践研究法、访谈法对民俗体育做出细致探究,但是仍然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涉及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有很多,但是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对民俗体育的整体性研究文献较少,大多数研究为对民俗体育的个案研究,这也使得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相对较为散乱,缺乏整体性研究。因此,这也是本书所要研究和分析的切入点。本书将近三十年来关于民俗体育研究的学术期刊文献进行梳理整合,观察在众多民俗体育研究文献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总数、文献增长量与发展趋势、期刊分布、研究作者的发文量和作者间合作关系与作者单位以及作者的影响力、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和机构间的合作关系与机构的影响力、研究关键词及关键词所呈现的研究热点、研究关键词呈现的聚类特性、研究民俗体育研究前沿、研究民俗体育时区图发展脉络等9个大项与众多大项目分支中的小项目,通过“摘抄”文本信息的方式对学术期刊所得的信息进行汇总,并通过逻辑分析法进行定量研究,从中判断民俗体育的研究方向与轨迹,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出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发展成熟特征、期刊深度特征、研究横向面特征、研究趋向特征、文本老化特征等。

鉴于此,针对民俗体育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首先,从学术期刊的文献角度分析,对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整合,对近三十年的研究热点进行汇总描述;其次,对关键性进行聚类,寻求民俗体育研究过程中的横向发展特征;最后,对民俗体育研究前沿及发展脉络进行分析梳理,寻求民俗体育发展方向与前沿。由此可为后期学者对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实现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