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民间体育的概念与关系
这一热点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民间体育”。研究发现此研究领域主要有涂传飞、王俊奇、占玉珍等国内民俗体育知名学者,也是先行者,他们对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后来新兴学者出现,包括张淼、丛密林、罗孝军、夏宏等人对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再辨析。其中涂传飞还在原有论文的基础上对四者的关系再次进行探索。先行者借助西方理论研究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民间体育由传统体育和非传统体育组成,传统体育又可分为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互有交叉,但两者并不等同,而是并列的关系[49]。新兴学者主要从认识本体属性就必须从认识上位概念抓起,分别对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各自的概念进行辨析,得出的结论为:按照民间体育是否具有传统性的特点,可分为传统体育和非传统体育,传统体育又可以分为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大部分都交叉,但并不等同。这四者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50]。相比之下,虽然先行者和新兴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差不大,但是研究内容的深度不同,先行者主要研究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四者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分别对四者描述后叙述它们之间的联系;新兴学者主要分别对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四者的概念进行辨析,对各个概念研究深度较深,主要对其本体特征、多样性、本体属性等做出细致研究后,再对各个概念进行总结。陈红新、刘小平在涂传飞《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一文的启发下,运用民俗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对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的概念进行辨析,并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民间体育是一个内涵与外延宽广的概念,涵盖民族体育,民族体育分为传统体育与非传统性体育,民俗体育是传统体育的分支,是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1]。新兴学者罗孝军也在拜读涂传飞等人、陈红新等人的文章后,对我国民间体育、民族体育、民俗体育与传统体育的概念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辨析。其文章以哲学认识基础和逻辑学方法差异为出发点,研究得出民间体育是上位概念,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是其下位概念,既相互包含,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2]。王俊奇认为,我们对民俗体育的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一方面把民间体育与民俗体育误认为是两个概念;另一方面把民族学与民俗学混为一谈,甚至以民族学来包办民俗学[53]。
综上所述,我国民间体育、民族体育、民俗体育与传统体育之间的关系主要由涂传飞、陈红新等人借用西方理论对其本体属性和上位概念进行细致研究。后期一批学者在涂传飞、陈红新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民间体育、民族体育、民俗体育与传统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再探析。其中以涂传飞的再探析最具有影响力,他改变了传统的从西方理论和上位概念出发,结合本土本质属性对本土特色进行细致研究,立足本土加强对民间体育、民族体育、民俗体育与传统体育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的诠释,对其内涵和特征重新进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