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稳定成熟与创新阶段(2015年至今)

第四节 发展稳定成熟与创新阶段(2015年至今)

在经历了2006—2014年的发展热潮并到达顶峰后,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已初具模型。2015年至今,关于我国民俗体育的研究呈现在顶峰时期水平的波浪式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是对上一阶段的稳固及创新研究。当今数字化时代,研究范围、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更加新颖,其中包括一些新兴学者和机构。通过和原有传统民俗体育研究学者之间的差异性研究,找出现代关于民俗体育研究尚未完善及不足之处。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个不断传承、不断发扬、不断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民俗体育创新方法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认可。

将2015至今(截至2021年6月)在中国知网搜集的有关民俗体育的中文学术期刊1003篇作为该阶段的研究对象,占本书中文学术期刊论文总量的51.3%;其中CSSCI期刊论文123篇,占该阶段发文总量的12.3%;核心期刊论文176篇,占该阶段发文总量的17.5%;学位论文246篇,其中硕士论文238篇,博士论文8篇;会议论文73篇,其中国内会议62篇,国际会议11篇。由此可见,关于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呈稳步上升趋势,核心期刊及CSSCI发文量呈下降趋势。民俗体育学术研究逐渐饱和,需要的是新时代创新性思想对我国民俗体育的探索。与此同时,国内及国际对探索民俗体育的研究新领域还是有较高的重视程度。鉴于此,结合2015年至今的学术期刊发文,从以下三方面对该阶段做出总结:

1.从作者角度分析。该阶段较上一阶段作者总体发文量较少,同时出现了一批新兴学者,并相互间保持着较为稀疏的合作关系,例如:吴玉华(赣南师范大学)发文量12篇,与之合作的黄河(赣南师范大学)发文量5篇;王冬慧(运城学院)发文量6篇,与之合作的张雨刚发文量5篇;孙群群(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团队发文量6篇;唐元超(广西民族大学)团队发文量7篇。由此可见,该阶段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逐渐增多,但没有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研究较为散乱,各抒己见。

2.从期刊分布分析。按期刊数量从高到低排列前十位,共发文53篇,并且仅有33篇出自CSSCI刊物。由此可见,该阶段我国民俗体育研究发文量虽然较多,但是核心刊物发文量较上一阶段呈急速下降趋势,研究水平也呈下降趋势。

3.从研究热点分析。该阶段的主要研究热点为上一阶段的延伸与发展,新出现的热点关键词主要有发展路径(16)、安徽省(9)、茶文化(8)、田野考察(8)、文化生态学(7)等创新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