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引进和逐步探索阶段(2003—2005)

第二节 经验引进和逐步探索阶段(2003—2005)

经验引进和逐步探索阶段主要是对前一个阶段的进一步探究以及相关经验的引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人物的萌芽、研究领域的扩展、代表性著作的发掘。2003年群众体育普遍升温。由于“非典”疫情的出现,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抗击“非典”,群众认知能力普遍提高。国家体育总局于2003年4月28日下发《关于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健身活动积极防御非典型肺炎工作通知》指出,及时对群众在科学健身、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对各地体育行政部门如何应对“非典”,满足群众健身工作提出要求。由于“非典”的影响,国家十分重视群众的健康,要求各地方结合特色,因地制宜、科学开展全面健身活动。民俗体育是我国传统体育的一部分,包括节日民俗、竞技民俗、娱乐民俗、健身民俗等,群众健身也在我国民俗体育范围之内。2004年10月,北京体育大学举办“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此次会议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科学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此次会议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报成功后首次举办的体育科学领域最高层次、最大规模的学术盛会[28]。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收录文章2668篇,是第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24.5倍。此次会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和科研水平及研究成果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田麦久[29]对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进行总结,并对新征程做出指引。他指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有关单位个人共报送论文4600余篇。经过严格评审,共有14个学科门类的2253篇论文入选本次大会。其中,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约占35%,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和学校体育各占15%左右。由此可见,此次会议体育人文科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关民俗体育的文章仅有1篇,占入选文章总数的0.05%。虽然在此阶段有关我国民俗体育的入选文章仅有1篇,但是含金量较高,这也标志着我国民俗体育正在迈向突飞猛进发展的转折点。作者认为通过此篇文章以及近三年的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可以推断出未来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趋势。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有关民俗体育的文章是来自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沈丽玲、余万予[30]的《民俗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发展的作用和对策之探析》,文章指出:与西方体育相比,民俗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显得相对薄弱。当前,我国新体育课程标准的推行,使学校体育改革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新时期,也是民俗体育大力发展的好时机。该文章旨在探索民俗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对策,从而建立具有中国民俗特色的学校体育体系。江西省作为客家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同时也是民俗体育项目较多的省份,在此期间代表全国发表一篇关于民俗体育的文章,可想而知,在今后的影响力及渗透力之广泛,为后期民俗体育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1.从文章新颖度分析,文章首次将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使得民俗体育文化传播更加广泛,有助于建立具有民俗体育特色的传统体育学校;同时民俗体育的引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2.从作者角度分析,沈丽玲、余万予均来自江西师范大学,沈丽玲总发文量16篇,总下载量6791次;余万予总发文量44篇,总下载量13200次,并且作者的发文较多是关于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由此可见,在2003—2005年民俗体育发展较为缓慢的阶段,这两位作者的影响力相对较为显著。3.从发展前景看,文章渗透性较强,文章作者影响力较大,可能会为后期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结合此阶段的总体发文量来看,2003—2005年间学术期刊发文量19篇,其中CSSCI学术期刊3篇,占该阶段发文总量的15.8%;核心期刊发文量11篇,占该阶段发文总量的57.9%;学位论文3篇,其中硕士论文3篇,博士论文0篇;会议文章1篇(上段已详述)。相对前十年,这三年发文量相对提高了一些,虽然发文量相对较少,但是核心期刊论文占比较高,参与研究的作者水平有所提升,并且成为后期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研究内容较为新颖,关于民俗体育发展的新型关键词开始出现。结合本阶段的文献资料,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从作者角度分析,在此阶段共有20位作者对我国民俗体育领域进行了研究,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是来自上饶师范学院的王俊奇(今任职于南昌航空大学),发文量为3篇,其余的均为1篇,并且作者与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其中涂传飞(江西财经大学)、余万予(江西师范大学)已经存在合作关系,并且这三位作者均来自江西,这也为后期我国民俗体育的研究深度奠定了基础。2.从文章新颖度分析,通过对该阶段文章进一步分析,将研究主题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得出结果如下:民俗体育(6)、民族传统体育(2)、体育旅游(2)、发展对策(1)、宗教文化(1)、发展(1)、学校体育(1)等,这些新主题的涌现,代表着该阶段的研究趋势,研究新颖度较高,研究范围逐步扩大。3.从发展前景分析,该阶段为逐步探索阶段,相关代表性作者及著作逐渐涌现,体育旅游、学校体育、发展等主要关键词的出现,为我国未来民俗体育的发展开了先河。

综上所述,该阶段我国民俗体育有了初步发展,继我国体育科学大会举办以来,发表了最具影响力的一篇文章,同时出现了相关领域的杰出作者数位,并且均来自江西,这不仅为之后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全国关于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指引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