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俗体育文化这一热点关键词主要包括“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文化”这三个高频关键词的结合。民俗体育文化具有自娱、和谐社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认同感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功能,具有文化团块性、天人合一性、区域民族性、心意情感性、表演趣味性、民间规约性、继承与变异性、广泛的普及性等特点[40]。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遇到严峻阻碍,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由于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俗体育文化因地域性特征而具有多样性,通过对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发现,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影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学者对地方性个案和民俗体育的传承、发展与保护居多,学者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调查咨询法,通过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视角,结合田野调查对地方性民俗体育特色项目及活动进行传承、发展和保护。例如: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的宋秀平副教授在对四川民间传统舞蹈的研究中,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田野调查,对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方式和渠道进行梳理研究,并以文字和图像为媒介的静态形式和以言传身教为纽带的动态形式进行传承,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传承与发展四川民俗体育文化的策略和措施[41]。与此同时,仍有部分学者在对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形式做出探索和总结,例如:来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讲师李国印在《我国地方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文中指出,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民俗体育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缺少市场运作和经费投入,许多地方民俗体育存在失传现象,地方民俗体育受众群体越来越少,民俗体育活动项目逐渐减少[42]。因此,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容易忽略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加强政府的引导和保护,推动现代化与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相结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了当今学者研究的热点。
综上所述,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地方性民俗体育文化呈衰减趋势,部分传统体育逐渐淡化在人们的视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丰富体育文化体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文化繁荣。地方性学者对地方民俗体育的研究较为完善,但各地区学者对区域研究的方式主要以个案研究为主,且研究范围较为局限,缺少民俗体育文化之间的衔接性,缺少区域与整体的衔接性,对民俗体育的研究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多元性,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该互相借鉴,加强文化主体性,扩大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使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走向世界体育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