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历史哲学文集 注释版》简介
《康德历史哲学文集 注释版》这本书是由.(德)康德著创作的,《康德历史哲学文集 注释版》共有58章节
1
前 言
李秋零 在人类思想史上,康德毋庸置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18世纪,一方面受自然科学的成功所鼓动而分别力图按照数学、物理学模式建立哲学体系的理性论和经验论哲学经...
2
序:哲学的开普勒改革
苗力田 德国古典哲学同于古希腊哲学,其主流都是思辨的,theooreetikee或spekulativ。这两个词形式虽然不同,但根本意思却是一致的。在古希腊语中...
3
关于一种世界公民观点的普遍历史的理念
...
4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海因里希·迈埃尔(Heinrich Maier) 是什么给予这篇文章以外在的起因,康德自己在题目的注释中说了。这里关联到的那段话,在1784年的《哥达学报》(第...
5
命题一
一种造物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注定有朝一日完全地并且合乎目的地展开。在所有的动物那里,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或者分析性的考察,都证实了这一点。一个据说不被使用的器官...
6
命题二
在人(作为尘世间惟一有理性的造物)身上,那些旨在运用其理性的自然禀赋,只应当在类中,但不是在个体中完全得到发展。一个造物里面的理性是把运用自己所有力量的规则和意...
7
命题三
自然期望:人完全从自身出发来产生超出其动物性存在的机械安排的一切,而且仅仅分享他不用本能,通过自己的理性为自己带来的幸福或者完善。也就是说,自然不做任何多余的事...
8
命题四
自然用来实现其所有禀赋之发展的手段,就是这些禀赋在社会中的对立,只要这种对立毕竟最终成为一种合乎法则的社会秩序的原因。在这里,我把这种对立理解为人们的非社会的社...
9
命题五
自然迫使人去解决的人类最大问题,就是达成一个普遍管理法权的公民社会。既然惟有在社会中,确切地说是这样的社会,它拥有最大的自由,从而有其成员的普遍对立,但毕竟对这...
10
命题六
这个问题是最难的问题,同时也是人类最后解决的问题。即使是这个任务的纯然理念就已经彰显出的困难是:人是这样一种动物,当他生活在自己的其他同类中间时,就必须有一个主...
11
命题七
建立一种完善的公民宪政的问题,取决于一种合法的外部国际关系的问题,而且没有这种关系就不能得到解决。着手在个人中间建立一种合法的公民宪政,也就是说,着手安排一个共...
12
命题八
人们在宏观上可以把人类的历史视为自然的一个隐秘计划的实施,为的是实现一种内部完善的,并且为此目的也是外部完善的国家宪政,作为自然在其中能够完全发展其在人类里面的...
13
命题九
按照自然的一项以人类中完全的公民联合为目标的计划来探讨普遍的世界历史,这样一种哲学尝试必须被视为可能的,甚至是有益于这个自然意图的。想要按照世界进程如果应当符合...
14
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海因里希·迈埃尔 在1784年的《柏林月刊》9月号(第9期,第4卷,193~200页)上,门德尔松发表了一篇论文《论这个问题:什么叫做启蒙?》...
15
约·戈·赫尔德的《人类历史哲学的理念》第一部、第二部书评
...
16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海因里希·迈埃尔 1784年7月10日,许茨(Chr.Gottfr.Schütz)受一个“印刷术学会”的委托邀请康德参与一家“将以明年为其开端的”“新的《文学总...
17
一
《人类历史哲学的理念》,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著 Quem te Deus esse iussit et humana qua parte locatus e...
18
附录
这第一卷(一部看起来有多册规模的著作)的理念和最终意图如下。它要避免一切形而上学的研究,从与物质的自然形态尤其是在其组织方面的类比出发,来证明人的灵魂的精神本性...
19
二
赫尔德《人类历史哲学的理念》的评论者 (《文学总汇报》第4期及副刊) 关于《德意志信使报》2月号中一封反对这篇评论的投书的一些提醒 在《德意志信使报》2月号的1...
20
三
里加与莱比锡,哈特科诺赫出版,《人类历史哲学的理念》,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著 第二部,344页,8开本,1784 这一部写到第10卷,它首先在第6卷的6章里...
21
人类历史揣测的开端
...
22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海因里希·迈埃尔 这篇论文发表在《柏林月刊》1786年的1月号。1785年11月8日,J.E.比斯特尔感谢康德寄来文章(《康德全集》,第Ⅹ卷,393[417]页...
23
附释
从对人类最初历史的这种描述中得出:人走出理性给他呈现为他的类的最初居留地的乐园,无非是从一种纯然动物性的造物的粗野过渡到人性,从本能的学步车过渡到理性的指导,一...
24
这段历史的终结
继之而起的时期的开端是:人从安逸与和平的时代过渡到劳动和纷争的时代,这是联合为社会的序幕。在这里,我们必须再一次大跳跃,让人一下子就拥有驯养动物和他自己通过播种...
25
结语
能思维的人感到一种忧愁,这种忧愁也许甚至能够成为道德沦丧,而无思想的人对此一无所知,这就是在他估算极度并且(似乎)无望改善地压迫着人类的灾祸时,对在整体上统治着...
26
论俗语:这在理论上可能是正确的,但不适用于实践
...
27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海因里希·迈埃尔 给予这篇文章以最切近的推动的,无疑是伽尔韦的作品《试论出自道德、文学和社会生活的不同对象》(第Ⅰ卷,1792)111~116页讨论康德伦理学的...
28
一、论一般道德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答伽尔韦教授先生的一些异议)
在我着手讨论关于在使用同一个概念时可能仅仅对理论有效或者对实践有效的东西的真正争执点之前,我必须把我的理论,如同我在别的地方介绍过的那样,与伽尔韦先生对它所作的...
29
二、论国家法权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驳霍布斯)
在一群人借以结成一个社会的所有契约(pactum sociale[社会契约])中,在他们中间建立一种公民宪政的契约(pactum unionis civilis...
30
三、论国际法权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普遍仁爱的亦即世界主义的观点来看(驳莫色斯·门德尔松)
人类在整体上可爱吗?或者,它是人们必须怀着厌恶去观察的一个对象,人们虽然(为了不成为厌恶人类的)期望它一切都好,但却必定决不指望它如此,因此宁可将自己的目光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