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秸秆覆盖对作物生理形态的影响研究

1.2.5 秸秆覆盖对作物生理形态的影响研究

覆盖耕作措施有效调节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的水盐分布,系统地从作物生理形态及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掠夺性的生产日益严重,造成了土壤的板结、肥力下降,机械阻力增强,还降低土壤的通透性,影响着作物根系的生长和根的穿透力,造成了作物根冠比失衡,从而诱发了作物根部产生大量的脱落酸,抑制地上部作物植株生长,造成作物低产。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显著促进冬小麦对降雨的利用率,改善小麦根系的生态环境,并且与深翻结合的耕作模式显著降低了根系层的容重,有效地促进深层根系的生长,作物显著增产。秸秆覆盖能够降低耕作层盐分含量的累积,有利于减轻耕作层的盐分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高盐渍化耕地的出苗率,降低了胞间CO2浓度,对作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都有积极的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可有效地提高植株的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等。作物根系生长是先于地上部植株停止生长的,导致作物后期生长养分累积不足,不利于植株内部营养元素的转运,影响作物产量。因此,根系是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最重要的器官,分析作物的根系形态、分布与结构,特别是深层根系,是作物高产特别重要的环节。研究表明,秸秆覆盖降低了耕作层的盐分含量,有利于盐渍化耕地作物根-土壤界面根系的发育,增加下茬作物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及种群的多样性,可有效地提高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作物根系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