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 秸秆覆盖配施氮对夏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6.6.2 秸秆覆盖配施氮对夏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夏玉米成熟期,不同秸秆覆盖方式与施氮水平下各土层AP含量的空间分布如图6.9所示。从不同施氮水平看,相比不施氮(N0)处理,施氮各处理提高各土层AP含量17.1%~116.5%(p<0.05),且施氮量越大,提高幅度越大。秸秆表覆处理AP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含量最大为高氮水平BN3处理;秸秆深埋的20~40 cm土层AP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SN2处理含量最大,其他土层的AP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SN3处理含量最大。

图6.9 不同处理对各土层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从不同秸秆覆盖方式看,秸秆表覆和CK处理AP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降低,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两年占1 m土体AP总量的50.7%~68.2%,秸秆表覆在0~20 cm土层AP表聚,以BN3处理的AP含量最大,较CK和SN3处理平均提高25.4%和43.5%。秸秆深埋处理的AP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呈先增后减的趋势,0~20 cm土层的AP含量较相应秸秆表覆处理略低;秸秆深埋处理AP主要分布土层下移至20~60 cm土层,两年AP含量占1 m土体总量的49.6%~67.8%。秸秆深埋处理AP在秸秆隔层上附近土层(20~40 cm)聚集,以SN2处理含量最大,较CK处理平均提高55.8%,较秸秆表覆最大含量BN3处理提高45.6%。

从年际变化分析,2019年CK处理各层AP含量较2018年下降0.1%~2.5%,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土层深度加深降幅减小,说明连续常规施氮处理不会提高土壤AP含量,并且还有降低的趋势。2019年秸秆表覆处理0~40 cm土层的AP含量较2018年提高1.6%~10.6%,施氮量越少提高幅度越大,并且0~20 cm层提高的幅度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这说明秸秆表覆与施氮耦合可有效促进AP的积累,但需要综合其他指标确定较优的施氮水平;另外,在大于40 cm土层,除BN3处理,其他处理AP降低2.2%~5.2%,这对土壤肥力不利。分析秸秆深埋各处理的AP含量可知,相比2018年,2019年0~20 cm土层AP含量均降低0.5%~4.4%,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施氮量增大降幅减小,这说明秸秆深埋配施氮对表层AP含量影响较小;在20~40 cm土层显著提高AP含量6.5%~14.0%,SN2处理增幅最大;除SN0处理,其他处理40~100 cm土层的AP含量不同程度提高0.3%~3.8%,中氮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并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降低;而SN0处理在大于40 cm土层AP含量降低1.2%~2.2%,2年该土层A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