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秸秆覆盖-施氮耦合对土壤莠去津消解率的影响
不同秸秆覆盖方式与施氮水平对土壤AT消解的影响如图7.1所示。因两年AT的消解随喷药后时间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为更直接地展示图7.1的变化趋势,此处将2018年AT消解数据列出(表7.1)。
从不同施氮水平看,与不施氮(N0)相比,施氮显著促进AT消解(p<0.05);秸秆表覆处理土壤AT消解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为BN3处理;秸秆深埋处理土壤AT消解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消解率最高的处理为中氮水平SN2。
从不同秸秆覆盖方式看,秸秆深埋处理AT消解率较秸秆表覆提高0.2%~6.2%,说明秸秆深埋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土壤AT消解率。夏玉米成熟期(喷药后100 d左右),SN2处理的AT消解率最高,平均为99.89%,较CK处理平均提高3.5%;BN0处理的莠去津消解率最低,两年平均为91.76%,较CK处理平均降低5.1%。
图7.1 各处理对土壤莠去津消解的影响
表7.1 2018年各处理莠去津在土壤中的动态消解变化
续表
AT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对其安全使用及农田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两年研究期各处理的AT在土壤中最终残留量见表7.2。2018年秋浇前仅BN3、SN2和SN3处理的土壤中AT残留量低于0.02 mg/kg或已完全消解,其他处理土壤中均有不等的AT;2019年秋浇前BN2,BN3,SN2,SN3处理的土壤中AT残留量低于0.02 mg/kg或已完全消解,其他处理仍有AT残留;两年CK处理AT均有较多残留,且除CK处理,2019年秸秆覆盖配施氮处理AT残留量均低于2018年。这可能与连续3年秸秆还田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有关,需深入研究。较多残留AT将随秋浇灌溉水渗入深层土壤,对农田环境存在污染的风险,即秸秆覆盖配施氮可促进AT消解,降低AT对农田环境污染的风险,SN2处理效果较好。
表7.2 各处理莠去津在土壤中最终残留量
注:莠去津检出限为0.02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