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秸秆覆盖-灌水量耦合下夏玉米灌水制度优化试验
1)试验设计
秸秆覆盖-灌溉耦合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秸秆覆盖(秸秆表覆处理B和秸秆深埋处理S);灌水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单次灌水量60 mm(W1处理)、90 mm(W2处理)、120 mm(W3处理)及135 mm(W4处理)。以当地常规耕作(无秸秆覆盖或深埋,单次灌水量135 mm)为对照(CK处理),共9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试验小区间设2 m宽保护带,小区四周采用聚乙烯塑料薄膜隔开,薄膜埋深1.2 m,且顶部预留30 cm,防止水肥互窜,田间管理与当地农户管理一致。试验用的秸秆来自上一年夏玉米收获后粉碎的秸秆,打捆备用,夏玉米秸秆覆盖量(表覆或深埋)为7 500 kg/hm2。供试的夏玉米品种为当地种植的常规品种(钧凯918),机械播种,株距为0.35 m,行距为0.45 m,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每年5月初播种,9月末收获。具体试验处理详见表2.7。
表2.7 秸秆覆盖-灌水量耦合试验设计
2)样品采集与测定
(1)土壤含水率及含盐量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同秸秆覆盖下夏玉米耕作模式优选试验。
土壤含盐量测定:在夏玉米播种前和每次灌水前、后(遇到降雨在雨后2~3 d加测一次),采用土钻分别在0~20,20~40,40~60,60~80,80~100 cm取样。将各小区相应土层土样混合形成测盐土样,经自然风干、磨碎、过筛,配制土水质量比为1∶5的土壤浸提液,采用上海雷磁(型号DDS-307)电导率仪测定各层土壤浸提液的电导率。
土壤浸提液的电导率Ec值与试验区土壤的含盐量间关系比较复杂,本研究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试验区105个土样(剔除3个突变样品)实测的土壤含盐量与土壤浸提液Ec1∶5值间数理关系(图2.8)得到统计公式,即
式中 Si——第i层土壤含盐量,g/kg;
Ec1∶5,i——土水质量比为1∶5的第i层土壤浸提液的电导率,mS/cm。
图2.8 实测的EC值与土壤盐分含量的关系
(2)夏玉米考种测产及水分利用效率
夏玉米考种测产及水分利用效率同2.2.1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