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 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模拟

5.5.3 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模拟

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模拟结果如图5.12所示。可知,秸秆深埋下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灌水量增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灌溉区间在80~89.3 mm时,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加,在灌溉89.3 mm时,达到峰值(图5.12中左边的虚线),为21.3 kg/(hm2·mm),此时夏玉米产量仍处在增加阶段,未到达最大值;灌溉区间在89.3~96.8 mm时,水分利用效率开始下降,产值在灌溉量96.8 mm达到峰值(图5.12中右边的虚线),为9 191 kg/hm2;当灌溉区间在96.8~110 mm,二者均下降。

通过不同灌水量下水盐含量变化分析,土壤含水率在灌水量大于85 mm时,含水率较平稳,利于作物生长,及土壤含盐量在灌水量89~100 mm时,收获后各层土壤含盐量变化较平稳,耕作层(3.34~3.39 g/kg)及心土层(2.92~2.95 g/kg)均积盐,秸秆隔层有脱盐趋势,因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达到峰值所对应的灌水量不同,需综合考虑三者间互馈作用,故取二者对应峰值灌水量范围作为多因素协同秸秆深埋下夏玉米较适宜的单次灌水量,即89.3~96.8 mm,并将此灌水量、理论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他相应夏玉米生育期参数带入模型,反推耕作层理论含盐量为1.38~1.55 g/kg。

图5.12 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