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秸秆覆盖-施氮耦合对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积累量的影响

6.1.2 秸秆覆盖-施氮耦合对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积累量的影响

随着夏玉米生育期推进,各处理的土壤含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吐丝期达到峰值,然后随着夏玉米生长的吸收利用、土壤吸附及土壤水运移到深层土层而逐渐降低,在收获期含量最低。夏玉米收获后0~100 cm土层的平均累积量见表6.1。

表6.1 夏玉米收获后各处理的平均累积量

分析表6.1可知,各处理的土壤含量平均在146.16~252.9 kg/hm2,随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加,高氮水平处理累积量最大,较CK平均降低6.8%。随土层深度加深,秸秆深埋各处理的累积量呈先增后降趋势,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累积量,较秸秆表覆和CK平均提高50.5%~97.8%;秸秆表覆处理随土层加深呈降低趋势,显著提高0~20 cm土层积量,较秸秆深埋和CK平均提高64.3%~115.7%;CK处理的累积量分布呈波状,各土层无聚集现象,随土层深度加深呈降低趋势。在40~100 cm土层平均累积量CK处理最高,秸秆表覆处理次之,秸秆深埋处理最低;在大于80 cm土层,秸秆深埋和秸秆表覆处理累积量分别较CK平均降低19.9%~68.2%,说明秸秆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可显著减少深层(大于80 cm土层)土壤累积量,同时也降低了随土壤水向深层土壤淋失的风险,秸秆深埋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