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夏玉米根系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特征
分析图3.1和图3.2可知,在水平方向上,夏玉米的水平根系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以夏玉米植株为中心,半径12.0~17.5 cm的圆周围,随着远离夏玉米植株,根系的RLD分布逐渐减少。2017年各处理的RLD密集区的水平宽度为25.5~32.5 cm,2018年RLD密集区的水平宽度为26.7~34.9 cm,2018年各处理根系平均密集区的水平宽度较2017年提高4.7%~7.4%;BF,SM,BFSM处理的RLD密集区宽度平均较CK处理提高24.7%,3.5%,29.1%,CK和SM处理的RLD水平方向的密集区的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BF和BFSM处理较CK和SM处理在水平方向的密集区的宽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说明,秸秆表覆耕作模式有利于促进夏玉米根系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增加了表土层的RLD,形成“宽浅”型根系。
图3.1 2017年不同处理的夏玉米成熟期根长密度分布
图3.2 2018年不同处理的夏玉米成熟期根长密度分布
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对深层根系的影响,将埋设秸秆隔层及相应土层处的RLD单独成图。图3.3、图3.4所示为不同耕作模式在夏玉米成熟期的35~40 cm土层的RLD空间分布规律,并在RLD等值线图3.1和图3.2中将相应土层的RLD等值线用虚线表示。各处理在35~40 cm土层的RLD分布的趋势基本一致,水平方向上,夏玉米根系近似“正态”分布,在植株的正下方分布密度最大,远离植株逐渐减小,在大于15 cm的水平范围外的土层基本上无根系分布。通过2017年和2018年的根系实测值对比发现,在35~40 cm土层,BF处理的平均RLD较CK处理仅高0.85%,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SM和BFSM处理在该土层的RLD显著大于BF和CK处理(p<0.05);BFSM处理平均RLD较SM处理提高3.5%,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深翻结合秸秆深埋的耕作模式可显著提高35~40 cm土层的RLD,能促进夏玉米深层根系的生长。
图3.3 2017年夏玉米成熟期在35~4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分布
图3.4 2018年夏玉米成熟期在35~4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