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与近代中国的社团网络革命》简介
《商会与近代中国的社团网络革命》这本书是由创作的,《商会与近代中国的社团网络革命》共有36章节
1
表格目录
表1 1601—1911年间江浙地区城镇工商业行会的发展 28 表2 1880、1890和1900年间上海西商总会会员国籍 54 表3 1904—1911年间江...
2
中译本序言
在人类历史上,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及近来的信息革命都导致了极其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它们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曾经席卷美国、法国、俄国、中国等国家的暴...
3
英文版序言
从中国研究中探索更为宽泛、能动的网络分 析理论和方法 (1) (2) 1902年到1911年的清末新政期间,200多家商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于江浙地区,特别是长...
4
鸣 谢
(1) 我为本书进行的工作有10年以上,曾经受益于太多个人和机构的帮助,无法在此全部列名致谢。但我首先要特别感谢在网络理论研究领域的先驱学者马克·格兰诺维特教授...
5
前 言
(1) 商会在20世纪初期的发展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关键之一。1902年,即清朝政府推行新政改革的次年,中国第一家商会以上海商业会议公所的名义出现,并很快获...
6
第一章 面对国内外挑战的城镇行会和精英商人
(1) 在19世纪后期来到中国的西方人士有一惊讶发现: “从乡镇到全国范围,人们都结成团体,从事买卖、竞争和政治活动。” (2) 从19世纪中期开始的外国势力入...
7
行会和精英商人领导体制发展的上海个案
中华帝国晚期的工商业行会包括不同名称的城镇组织,如会馆和公所。江浙地区孕育了中华帝国晚期最早的一些商人为主的行会,它也是在晚清时期少数几个拥有大量行会组织的地区...
8
行会和精英商人突破商业及地方社区的联系
从上海到江浙地区的其他城镇,晚清商人精英领导下的行会也呈现出类似的组织分立、数量增加及其相互之间和对外关系的制度化与扩大化。许多行会不仅确立了精英商人的领导体制...
9
士大夫和精英商人对西方商会的反应
19世纪30年代鸦片战争爆发前夕,西方商会随着外国的商业、军事和政治扩张进入中国。与欧洲和北美的国内商会不同,这些设在中国的西方商会不仅是外国商人的全国性和国际...
10
第二章 社会精英与清政府的互动及商会的诞生
(1) 由于从江浙地区到全国范围的改良派士大夫和商人精英都对商会表现出了极大热情,清政府也开始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将这一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然而,当时只有极为少...
11
清政府官办股份公司和商务局的尝试
面对19世纪后期的外国经济侵略,从事洋务活动的清朝官员急切地争取精英商人的支持,所以他们首先合办了股份公司,后来又共同设立了商务局。尽管这些官员在此类活动中依赖...
12
精英商人与官员的互动及商务总会的诞生
1900年,慈禧太后所支持的义和团遭到八国联军镇压而惨败,空前的国家危机迫使清廷仓促推行新政改革。尽管如此,直到江浙地区的精英商人与改革派官员一起发起了上海商业...
13
三级商会网络及商人与政府的新型关系
1904年北京商部号召成立商务总会和商务分会后,它最初主要依靠省级和地方官员来推广此类新式商人组织,而这些官员只是赞助了他们所在城市的少数商会的筹备工作。直到上...
14
第三章 商会组织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
(1) 江浙地区商会的发展,尤其是它们的三层网络结构的形成,从一开始就超出了清朝政府的预期。尽管商部在1904年关于商会的章程中曾规定,商务分会隶属于商务总会,...
15
商会内部构成和相互关系的发展
从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诞生开始,江浙地区日益增加的商会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会员、领导、会议和选举制度,并以此等级制度容纳不同背景的商人成员。他们还通过共享会...
16
精英商人成员和领导阶层的演变
虽然江浙地区的所有商会都将其领导职务和正式会员资格限于精英商人,由于其中大多数成员和领袖都是附属行会的代表,他们必然受到年度选举和其他形式的制度化人事变动影响。...
17
商会主要领导人物及其关系变化
江浙地区商会的主要领袖包括商务总会的总理、协理,商务分会的总理和商务分所的总董。 (73) 他们所经历的人事和社会关系变化不仅保证了来自不同地域的商人群体和最为...
18
第四章 商会社团网络的扩展及其影响
(1) 江浙地区的商会从发展之初就将其关注目标从工商业活动扩展到地方社区事务和国家主权问题。作为这些商会的先驱,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清朝官员与外国列...
19
抵制美货运动中的网络发展与动员
1905年,上海商务总会与其他商人、学者、学生、妇女等组织一起领导了抵制美货运动。以往研究一般认为,这种抵制美货的集体行动是民族意识觉醒或者是新的媒体、通信和组...
20
争取社区组织和公共活动的领导权力
上海商务总会发起抵制美货并领导了这场近代中国首次城市民族主义运动之后,它的精英商人领袖还帮助创建了晚清中国最早的现代市政机构。江浙两省的其他商会也纷纷效仿,在它...
21
建立与新兴职业社团及商团的联系
晚清时期的江浙商会在社会各界精英按照专业组成的新型职业社团出现之前就已经得到发展。它们也通过其制度影响、兼职领袖、共享成员和同样的改革追求而与各种新兴职业社团发...
22
第五章 商会在工商业事务中的政治追求
(1) 江浙地区商会的网络扩张增加了他们在商人社区内外的社会政治影响,但也日益引起清朝政府的警觉。1906年10月,江苏巡抚陈夔龙向清廷报告:商会、学会等新的社...
23
城镇市场中的精英商人与民众利益
江浙商会在与清朝政府的互动中通常代表了商人群体,但它们在工商事务上又总是优先考虑精英商人的利益。针对清朝末年商税增加和铜钱贬值的问题,这些商会多次领导商人抗议官...
24
铁路运动中的精英、省区和国家利益
清末浙江和江苏的商会先后参与了各自省内铁路的建设,分别为两省铁路公司提供了组织、人事和资金方面的帮助。它们首先帮助浙江、江苏铁路公司获得了商人资金的支持和清朝政...
25
金融危机、南洋劝业会与中美实业外交
1907年之后,江浙商会继续抗议清廷所强加的英国铁路贷款协议,但它们又似乎自相矛盾,同时寻求了清政府和外国银行在金融市场危机中给予援助。此外,这些商会还协助清政...
26
第六章 清末立宪和革命运动中的联合行动
(1) 清政府正式宣布致力宪政改革后,江浙商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参政机会。1906年9月1日,清廷颁布诏书承诺“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2) ...
27
商业立法和司法中的改革创举
在清廷正式推行宪政改革之前,江浙地区的商会领袖和其他改革精英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立宪派组织。他们还在商业立法和司法领域率先发起了宪政改革,但清政府仍然试图垄断立...
28
立宪运动中的社团联盟和行动
在改革派精英热心讨论宪政多年之后,1908年8月27日,清廷终于颁布了立宪改革的大纲和九年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关于议院的全国选举将在1916年,也就是九年计划的...
29
辛亥革命期间的社团网络力量
辛亥革命运动发端于1911年10月10日在长江中游爆发的武昌起义,但其高潮是在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设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往的研究已经注意到了在长江下游的商会等社...
30
第七章 全国商会网络和民国时代政府
(1) 随着辛亥革命的发生,中国迅速从帝制转向民国时代,江浙地区的商会也进一步将其社团网络与政治影响扩展到全国范围。这一趋势促进了全国商人群体的进一步联系及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