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立宪和革命运动中的联合行动
(1) 清政府正式宣布致力宪政改革后,江浙商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参政机会。1906年9月1日,清廷颁布诏书承诺“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2) 上海商务总会迅速将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转达江浙地区及福建、广东和其他省份的商会, 并敦促它们庆贺清政府的决定。9月9日,上海商务总会和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分别举行庆祝活动,并向清廷发出支持电报。即将成为上海商团的沪南商人体操会中也集中起来,进行庆祝。它们在庆祝仪式上燃放了成千上万的爆竹,并鸣放了24响礼炮。当大清国旗升起之后,所有出席仪式的人都摘下帽子,高呼口号,兴高采烈地为演讲欢呼,然后游行到沪南商务分所。 (3)
十分有趣的现象是,这些最为积极支持和参与清朝政府宪政改革运动的上海商会和商团的领袖也在1911年的反清共和革命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领导作用,其他江浙城市的激进立宪派人物也是如此。在此前对这些商会领袖和其他社会精英的研究中,学者通常以他们的资产阶级利益、精英改良主义或代表公共的行动与清廷日益激化的冲突来解释他们从立宪到革命的转变。 (4)
(5) 本章将使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来探讨江浙商会在清末立宪和革命运动中的政治激进主义,并由此超越以往研究当中仅以这些精英商人组织与清政府之间冲突为分析焦点的局限性。这种新的视角将揭示江浙商会如何与清政府和革命党等不同政治力量进行多种形式互动,从而推动了宪政和革命运动。这些商会与其他立宪派组织结成同盟,一再向清政府施压,要求进行更为激进的改革,并显著改变了从商业立法到地方行政的权力结构。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江浙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内的许多商会领袖最终或者赞助了革命党,参与了反清军事起义,或者推动了清朝官员与清廷决裂,宣布和平独立。这些精英商人不仅帮助领导辛亥革命走向成功,他们的商会网络也为新的革命政权提供了各种支持,尤其是社会合法性。
因此,从清末的立宪改革到辛亥革命,江浙商会的社团网络都使其精英商人领袖能够与其他改革精英、革命党人或愿意合作的清朝官员采取联合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来,这些商会所领导的网络革命为包括共和革命在内的清末民初历史演变既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产生了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