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井九马三《史学研究法》
2025年10月14日
第五章 坪井九马三《史学研究法》(1)
近代中国史学界最初对史学方法论知识有些了解,并不是通过鼎鼎大名的伯伦汉和瑟诺博司的著作,而是借助日本史家的作品,尤其是坪井九马三的《史学研究法》。在中国史学专业化之前,坪井此书就已译介到中国,等到“五四”前后史学专业化提上日程,“现在中国的学界对着西洋历史和研究历史的方法有一种十分诚切的要求”,希望“把最新的历史方法来研究我们本国的历史”。(2)于是中国史家将目光转向西方史学方法,而坪井《史学研究法》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以致今人以不知为无有,在中文世界欲求坪井略为详细些的生平都不可得,遑论对他作专题研究。事实上,从晚清以来,中国史学界仍然能发现或显或隐的坪井痕迹,他的《史学研究法》大量举证东亚史例,读来比西人同类著作更为亲切,许多通日语的中国史家对此书并不陌生,也是中国史家搭建史学方法论可资参考的理论来源之一。本章专论坪井《史学研究法》及其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影响,说明他是兰克史料方法学进入中国的中间环节。如果我们只注意伯伦汉和瑟诺博司史学如何融入中国近代史学,而忽视坪井所扮演的“转译”作用,就虚的来说,不能完整拼接中国近代史学的多元面相,就实的来说,不能解释某些史学史问题,如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理论渊源、伯伦汉史学在中国早期接受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