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国无人机竞赛发展的策略分析

四、加快我国无人机竞赛发展的策略分析

无人机竞赛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一)打好基础,增强我国无人机竞赛发展的后劲

理论基础。无人机竞赛开展的时间不长,业内外对它的认识还不统一。要想促进无人机竞赛的快速发展,首先要对它的内涵和外延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人才基础。人才是无人机竞赛发展的基础。无人机竞赛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人才培养还处于一种市场自发的状态,呈现点状、松散、水平低的特点,与无人机竞赛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无人机生产企业、赛事组织机构与高校利用专业共建、无人机竞赛高校联赛、共同科研开发等方式联合进行人才培养。

标准基础。无人机竞赛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要体现国家体育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贯彻好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促进无人机竞赛的健康发展。

组织基础。建立联盟、协会等组织机构,高效的组织体系是无人机竞赛发展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关键。

(二)多元参与,扩大我国无人机竞赛参与的基数规模

以职业联赛为核心。“职业联赛是资源高度集中的体育产业制高点,不但满足了群众的高层次精神需求,同时衍生出赛事运营、广告传播、球员经纪、产品开发、体育传媒、医疗康复等一系列相关产业。”通过职业联赛,可以聚集资源,形成品牌影响力,锻炼和培养人才。

以校园赛事和草根赛事为两翼。从校园赛事和草根赛事入手,推进无人机竞赛的“养成”计划。鼓励社会资本资助和举办草根赛事,推动体育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资源共享,举办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的各层级比赛,建立从社区比赛到城际比赛,从校内比赛到校际比赛的完整赛事链条。

发挥无人机竞赛观赏性、娱乐性强等优势,促进它与文化表演的互动融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竞赛表演精品。

建立赛事移动服务平台。建立从草根到职业,从社会到校园,从小学到大学,从区域到全国的竞赛体系,都需要基础性支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综合性无人机竞赛移动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整合赛事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及时为各种层次赛事提供专业化帮助。赛事组织者可以通过平台组织报名,寻找赞助;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寻找赞助对象,推广设备和服务;飞手可以通过平台找到教练、伙伴、设备,甚至可以向特定对手发起挑战。

(三)产业运营,提高我国无人机竞赛的社会认同

推进无人机竞赛与城市的生态融合。实践证明,体育运动与城市不可分割,很多顶级赛事或者球队、俱乐部由于成为城市的名片和标志,获得了足够的发展支撑和依托。体育运动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越强,它从城市获得的支持和推动力就越大。无人机竞赛必须重视这一规律和趋势,主动融入城市生态。

实现产业借势与拉动产业的互动结合。无人机竞赛产业刚刚兴起,影响力还不够大,因此在发展的初期需要借势其他行业、产业和资源。无人机竞赛城市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利用自己先天科技禀赋所赋予的巨大发展潜力,借力各地越来越强烈的城市传播和寻找新兴经济增长点的普遍需求。通过与这些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满足各地需求的过程中使自己获得快速发展。如“无人机竞赛+科技”“无人机竞赛+旅游”“无人机竞赛+媒体”“无人机竞赛+特色小镇”等。

做到产业经营过程与传播过程的有机统一。一个体育项目的发展程度一定意义上与它的传播程度成正比,传播得越好,它的接受度就越高,因此发展得也越好。无人机竞赛是一个新兴项目,要想取得快速发展,必须多管齐下,多线推进,做到产业经营过程即是传播过程,传播过程即是产业经营过程。尤其在推进无人机竞赛城市化的背景下,要把赛事产业经营、赛事传播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传播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