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解决方案

4.4.2 解决方案

1.BIM技术在地下工程施工部署中的应用

(1)北凸出部施工模拟。

采用BIM模型分析不同施工阶段,对关键节点进行BIM优化。

北凸出部由于影响航站楼钢结构工程和出港高架桥的施工,施工工期紧,加之隧道、地铁、城轨、内支撑交叉施工,需通过建立BIM模型才能清晰反映此部位的施工工况,以明确各部位的影响关系,制定详细的施工流程。北凸出部施工模拟如图4.29所示。

图4.29 北凸出部施工模拟

(2)城轨凸出部施工部署调整。

根据BIM模型显示,城轨北端54 m×54 m范围内位于航站楼钢屋架及高架桥正下方,根据模型的位置关系进行模拟分析,提出城轨北端头也需提前施工才能确保工期节点顺利完成、规避风险的意见。

(3)地铁区间(明挖段)与市政工程施工模拟受下穿隧道出地面段与跨线桥相接段施工影响,地铁明挖段需与管线及地面道路交叉施工,地铁区间顶管工作井部分也与南往南跨线桥直线段的钢结构吊装存在空间冲突。通过BIM模型模拟施工过程,协调各单位的先后施工顺序,减少交叉施工带来的场地、安全等问题,以达到最优的施工组织,同时缩短工期。地铁区间(明挖段)与市政工程施工模拟如图4.30所示。

图4.30 地铁区间(明挖段)与市政工程施工模拟

(4)地铁区间(冻结暗挖段)施工模拟。

地铁区间(冻结暗挖段)位于现有塔台、停车场、东西联络线下方,并且还横跨机场通信光缆,属于重点保护区域,该区段的施工方法、施工部署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将导致机场瘫痪停运。经综合分析,该区段采用冻结暗挖进行施工,项目利用BIM合理组织施工,优化冻结管布置,避开地下管线;对台车模型进行深化,与冻结管、钢支撑、仰拱进行施工碰撞检查;同时对58 m冻结暗挖段进行施工模拟,明确各工序,指导现场施工。地铁区间(冻结暗挖段)施工模拟如图4.31所示。

图4.31 地铁区间(冻结暗挖段)施工模拟

(5)下穿隧道支护形式与施工部署调整。

下穿隧道放坡开挖改桩基支护。按原设计图及招标方案需将隧道部分土方放坡开挖,进行地铁结构施工,再回填进行隧道结构施工。但下穿隧道施工会受制于两侧地铁和城轨车站结构(地铁和城轨基坑深于下穿隧道基坑),且由于前期单位场地移交滞后,隧道施工工期紧张,根据现有条件进行BIM工序模拟,结果显示采用放坡开挖形式无法达到通车节点要求。对此,需优化下穿隧道基坑形式或结构形式,但其与地铁和城轨间净距仅有1 m左右,三者的协调施工难度大。

为确保下穿隧道能够按时通车,项目优化了设计,在隧道内两侧增加了109根混凝土灌注桩,形成永临结合的支护体系,保证施工进度。设计变更后下穿隧道优先于两侧结构施工。

2.BIM技术在平面布置中的应用

利用BIM进行施工总平面动态管理,提前策划平面布置,并进行全过程动态调控,及时根据现场及进度情况调整相应资源配置及场地。精细化加工场堆场布置,提前策划各机械设备、材料规格、型号、尺寸,建立标准化族,将各种机械设备、材料按1∶1实际比例布置在场内,提高平面布置的指导意义,保证机械设备、材料空间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图4.32)。

图4.32 BIM施工平面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