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轨道交通枢纽站施工新技术[C]//.国际地下空间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06:791-827.
[2]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编制组.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 10071—198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修订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白国用,石江宇,何勇,等.地铁保护技术方法探讨[C]//.勘测院第四届科技大会论文集.2022:149-153.
[5]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6]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B 11/995—2013[S].北京: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2014.
[7]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8]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13441.1—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9]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中建城开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标准:CJJ/T 49—202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10]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DB11/T 838—2019[S].北京: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
[11] 标准工作组.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198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12] 蔡会衡.北京地铁16号线北安河车辆段盖上物业开发预留策略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3):121-126+131.
[13] 曹颖.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8.
[14] 陈东杰.上海虹桥枢纽超大型轨道交通综合体[J].时代建筑,2009(05):38-43.
[15] 陈杭滨,陈关祥,张悦,等.地铁盖上大型商业大跨桁架超限结构设计分析[J].建筑结构,2021,51(S2):285-290.
[16] 陈浩文.厚肉型橡胶隔振支座在地铁周边建筑物隔振中的应用[D].北京:清华大学,2014.
[17] 陈鹏.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8):656-656.
[18] 陈小雄.盖挖逆作地铁车站的结构特点[J].现代隧道技术,2002(04):27-32.
[19] 陈志华,徐皓,王小盾,等.天津于家堡综合交通枢纽贝壳形超大跨度单层网壳结构设计关键技术[J].建筑结构,2014,44(7):33-36.
[20] 程斌.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研究[D].长安大学,西安:2007.
[21] 单士军,李耐霞.地铁区间隧道常见结构的设计[J].四川建筑,2010,30(2):91-93.
[22] 董霜,朱元清.地铁振动环境及对建筑影响的研究概况[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4(2):1-4.
[23] 付丽.成都地铁地下线振动预测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24]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北京市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橡胶支座第5部分:建筑隔震弹性滑板支座:GB/T 20688.5—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5]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化学工业橡胶杂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汕头和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等.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T 20688.3—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6]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 202—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7] 郭婷.深圳地铁罗湖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3,43(S2):81-83.
[28]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9] 韩艺翚.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减振措施减振效果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30] 郝忠院.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预加固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4.
[31] 何娜.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建筑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8.
[32] 何肖健.天津地铁一号线2标段高架区间桥下部结构和地下区间结构设计[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3(3):27-29,57.
[33] 胡炳成.哈尔滨轨道交通学院站枢纽站综合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20,51(2):178-181.
[34]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铁道科科学家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9.
[35] 黄冲.成都地铁崔家店停车场结构设计[J].四川建材,2017,43(3):129-130.
[36] 黄明玉.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盖挖逆作法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9,35(12):157-158.
[37] 机械科学研究院,扬州弹簧有限公司,扬州大学.碟形弹簧:GB/T 1972—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38]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GJ/T 170—200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9] 金瑞俊.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设施优化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3.
[40] 邝楚钊,卢建文,王朝龙,等.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紧邻已运营地铁盖上转换结构微扰动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21,50(6):18-21.
[41] 李爱群,王维.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设计及其在地铁建筑减振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34(2):202-208.
[42] 李海龙.地铁车站综合体结构地震响应和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
[43] 李宪同,于浩伟,魏东,等.地铁振动与噪声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及控制措施[J].北方环境,2011,23(4):183-185.
[44] 李义龙.某明挖地铁车站钢管混凝土柱及节点设计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0(13):41-42.
[45] 李宗凯,郎晴.地铁车辆段组合结构框架节点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工业建筑,2020,50(1):99-108.
[46] 李宗凯.张家湾车辆段停车库4区抗震超限设计[J].建筑技术,2018,49(S2):7-10.
[47] 梁智杰.广州地铁某高架车站钢结构项目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48] 刘畅,张剑,庞小朝.深圳市福田站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配套设施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3,43(S1):134-139.
[49] 刘平平.地铁环境下已建建筑的隔振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4.
[50] 芦睿泉.青岛地铁轨道减振措施应用研究及展望[J].都市快轨交通,2022,35(5):84-89.
[51] 罗灿.大型国际机场与综合配套交通枢纽项目的建设管理[J].建筑施工,2017,39(6):920-921.
[52]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防护技术规程:DBJ/T45—072—2018[S].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8.
[53] 聂华波,孙小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衔接规划研究[C]//2010年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研讨会——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0年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0:512-521.
[54] 牛斌.与地下综合体合建的大跨无柱地铁车站结构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22,35(1):60-64.
[55] 清华大学.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56] 任少伟.青岛市董家口站综合交通枢纽国铁与地铁一体化设计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7):139-142.
[57] 荣继纲,黄友剑,程海涛,等.轨道交通橡胶减振元件未来技术发展的探讨[J].机车电传动,2013(1):14-16.
[58]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9]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部.城市桥梁设计规范(2019年版):CJJ 11—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0]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CJJ/T 191—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61] 石建权.地铁运行所致成都博物馆振动全过程性能化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62] 田博全.大连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风险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63] 同济大学,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城市轨道交通盖上结构设计标准:T/CECS 1035-202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64] 万亿.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与风险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65] 王流金,吴敦军,赵学斐.南京江北新区某换乘枢纽建设工程设计关键技术[J].江苏建筑,2020(5):21-24,60.
[66] 王书文.地铁车辆段盖上结构抗震设计概述[J].城市建筑,2021,18(17):178-180.
[67] 王思锴.地铁保护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8.
[68] 王新.广州轨道交通嘉禾枢纽站设计及应用[J].中外建筑,2008(5):128-131.
[69] 吴飞,陈文虎.特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施工组织实践与探索[J].施工技术,2017,46(10):1-6.
[70] 武学宾.地铁运行振动的传播规律及其减振措施[J].工程建设,2017,49(10):54-59.
[71] 夏海山,刘晓彤,张纯.当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枢纽理论研究与发展趋势[J].世界建筑,2018(4):10-15,117.
[72] 肖靖宇,吕国林,刘烨,等.轨道枢纽的“站城一体”发展模式研究——以深圳龙岗大运枢纽为例[J].交通与运输,2020,33(S2):161-166.
[73] 徐明明.基于TOD与S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换乘布局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74] 徐一鸣.运营中的地铁徐泾东站改造与盖上结构施工的协调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8(5):104-105,111.
[75] 杨冬,刘勇,邹家撇,等.BIM技术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8,47(6):133-136.
[76] 姚永革,郑建东,严仕基,等.TOD全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若干难点热点问题探讨[J].建筑结构,2020,50(10):75-82.
[77] 叶斌.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案例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1-14.
[78] 张帆,罗赤宇,王金锋,等.广州金融城交通枢纽复杂曲面网壳结构设计关键技术[J].建筑结构,2022,52(21):104-110.
[79] 张风波.城市轻轨高架车站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80] 张松甫.北京南站改扩建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综述[J].建筑施工,2010,32(6):525-526,542.
[81] 张英.青岛地铁X号线高架区间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8.
[82] 郑国琛,祁皑.地铁引发邻近建筑物振动及控制研究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38(5):93-102.
[83] 郑进炫.高强度开发背景下深圳大剧院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研究[J].交通与运输,2022,35(S1):180-183.
[84]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造:04SG523[S].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4.
[85]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T 441—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86]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等.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 2034—2013[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
[87]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 50046—201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9.
[88]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89]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12SG904—1[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90]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9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摩擦摆隔震支座:GB/T 37358—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9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钢管混凝土结构构造:06SG52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9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9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9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96]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2016年版):GB 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97]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9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99]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0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 10002—2017[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
[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1.
[104]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
[105]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
[106]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钢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107] 周钢,束伟农,石异.车辆段上盖开发结构选型及工程分析[J].建筑结构,2019,49(18):60-64.
[108] 总参工程兵科三研.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09] 刘瑜,王玉良.地铁车站钢管混凝土柱设计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2,34(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