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简介
《诗意人生》这本书是由莫砺锋创作的,《诗意人生》共有41章节
1
                                    版权信息
                                    书名:诗意人生 作者:莫砺锋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0-01 ISBN:978721425486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2
                                    引言 中华文化与诗意生存
                                    ...
                            
                            
                        3
                                    一、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
                                    相传古希腊的德尔斐神庙上镌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然而在事实上,古希腊人经常把崇拜的目光对着天庭,倒是生活在遥远东方的中华民族才时刻关注着自身。从总体上说...
                            
                            
                        4
                                    二、富有诗意的人生态度
                                    对于中华文化的上述特征,信仰宗教的西方人定会感到诧异:如果没有神光的照射,这样的人生不是太平凡、太卑微了吗?沉迷于哲学冥想的西方人也会感到诧异:如果没有植根于概...
                            
                            
                        5
                                    三、抒情:诗歌的本质
                                    如上所述,在中华先民的生活中,对诗意的追求就是最显著的民族特征。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诗言志”首见于《尚书·尧典》,虽说它不...
                            
                            
                        6
                                    四、超越:诗歌的功能
                                    上文说过,古人极其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实用价值,但是古人对诗歌还有更深刻、更重要的认识,汉儒在《诗大序》中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
                            
                            
                        7
                                    五、读诗:通向诗意生存的门径
                                    综上所述,中华的先民早就创造了富有诗意的生存方式,华夏大地在整体上就是诗意生存的乐土。诗意生存是中华文化最为耀眼的精华,这份丰厚文化遗产的继承权首先属于整个中华...
                            
                            
                        8
                                    第一章 烈士屈原
                                    他的人生积极有为,他的生命充实而有光辉。  屈子行吟图 明·陈洪绶作...
                            
                            
                        9
                                    一、以生命铸成一首诗
                                    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辨骚》篇来论说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篇末不胜景仰地赞曰:“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其实我们也不妨反过来说:不有《离骚》,岂见...
                            
                            
                        10
                                    二、故国之恋与美政之思
                                    屈原爱国,既见于其作品,更见于其行为,这是明明白白的事实,毫无疑义。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11
                                    三、悲怆壮烈的生命颂歌
                                    屈原热爱生命,他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所以对时光迁逝怀有异常强烈的感受。“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
                            
                            
                        12
                                    四、龙舟角黍的无尽哀思
                                    屈原生前,是一个深感寂寞的人。他的卓荦才华无人赏识,他的远见卓识无人理解,他的高风亮节无人敬佩,他的美好理想无人认同。楚怀王曾一度重用屈原,但不久就听信谗言而疏...
                            
                            
                        13
                                    第二章 隐士陶渊明
                                    诗人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存,他平和安详,心满意足。  渊明逸致图 明人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4
                                    一、躬耕陇亩的隐士
                                    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人物。他的一生平淡无奇,不但没有名垂青史的功业建树,而且没有激动人心的复杂经历。他曾做过几任小官,后来便在家...
                            
                            
                        15
                                    二、污浊泥塘中的皎洁白莲
                                    陶渊明生活的晋宋之际,堪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在陶渊明出生的四十多年前,东晋的第二个皇帝晋明帝向宰相王导询问晋朝的开国史,王导就把当初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残暴...
                            
                            
                        16
                                    三、简朴生活的诗意升华
                                    朱熹评陶渊明说:“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不能者也。”(《朱子语类》卷一四零)此语真是知人论世的名言。陶渊明少时胸怀大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17
                                    四、桃花源的理想境界
                                    人生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答案当然是五花八门。但是多数人的最终理想无疑是回归精神家园,是寻觅人生的归宿。陶渊明也不例外。他幼怀大志,颇欲有所作为,后来壮志难酬,也不...
                            
                            
                        18
                                    第三章 豪士李白
                                    我们作为现代公民,尤其应该像李白一样,不要总是以“小百姓”自居,我们应该做“大布衣”。  太白醉酒图 清·苏六朋作...
                            
                            
                        19
                                    一、诗国天空中的耀眼彗星
                                    李白其人,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个谜。他像一颗彗星突然划过诗国的长空,光彩夺目,不可逼视。他像一个从天而降的谪仙人,萍踪飘忽,踪迹难寻。李白写诗多为情绪化的宣泄...
                            
                            
                        20
                                    二、意气风发的进取精神
                                    李白其人,自许极高。在政治上,他以辅弼之才自居,动辄自比张良、诸葛亮、谢安。在文化上,他以斯文宗主自居,时时自比孔子。即使他想隐居了,也自诩是“巢由以来,一人而...
                            
                            
                        21
                                    三、平交王侯的人格尊严
                                    李白天性狂傲,在任何权贵面前也决不低下高贵的头颅。相传他曾醉中骑驴误入华阴县的县衙,县宰喝问来者何人,李白具供状说:“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22
                                    四、冲决羁绊的自由意志
                                    李白的思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绝不局限于某家某派。有人说李白反儒,其实李白是崇尚儒家的,因为他那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正是儒学的核心内容。对于儒学的祖师孔子,李白十分...
                            
                            
                        23
                                    第四章 儒士杜甫
                                    一个普通人,过了平凡的一生,他能不能实现道德人格的完善?他能不能达到超凡入圣的人格境界?我们说可以,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这样的典范,就是杜甫。  杜甫像 蒋兆和...
                            
                            
                        24
                                    一、动荡时代中的苦难人生
                                    杜甫生于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修文馆直学士。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令...
                            
                            
                        25
                                    二、志在天下的人生信念
                                    唐代是一个思想相当开放的时代,儒、道、佛三家思想都受到朝廷的重视和支持,思想界呈现百花齐放的繁纷局面。盛唐诗人的思想既复杂,又活跃,王维信佛,李白好道,皆为显例...
                            
                            
                        26
                                    三、仁爱精神的诗语表述
                                    在儒学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两个高潮,它们分别在汉代和宋代,所以儒学的两大流派分别被称为“汉学”与“宋学”。儒学史上的唐代夹在这两个高潮之间,实际上处于一个低潮阶段...
                            
                            
                        27
                                    四、诗史与诗圣
                                    杜诗被后人尊为“诗史”,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这是历史授予杜甫的两顶桂冠。 何谓“诗史”?这个概念始见于晚唐孟启的《本事诗·高逸第三》:“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
                            
                            
                        28
                                    第五章 居士苏轼
                                    苏轼一生屡经磨难,曾三度流放,直至荒远的海南,但他以坚韧而又旷达的人生态度傲视艰难处境,真正实现了对苦难现实的精神超越。  儋州东坡书院苏轼铜像...
                            
                            
                        29
                                    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苏轼来到镇江金山寺,应寺僧之请自题其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30
                                    二、面折廷争与万家忧乐
                                    苏轼幼时,曾与其母程夫人一起读《后汉书》中的《范滂传》,读到范滂因反对宦官被捕、范母鼓励儿子从容就义的事迹,程夫人慨然长叹。年方十岁的苏轼问母亲:“轼若为滂,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