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的传承
体育文化素养就是指人们平时所习得的体育知识、技能,借此而形成的正确的体育认识、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和方式等的复合性整体。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由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体育行为等要素组成。其中,体育知识是基础,体育意识是动力,体育技能是重点,体育个性是关键,体育品德是灵魂,体育行为是目标。高校体育要从“育体”向“育人”方向转变,从单纯追求学生外在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转变为追求学生的身体全面协调发展,即打破以往的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建立起以合理的运动实践为手段,全面完成增强体质,传授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健身的意识、能力及坚持体育锻炼的意志品质的统一协调发展的教学新体系,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健身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体育素养就是人们在先天自然因素(生理方面)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后天社会因素(精神方面)及其体育能力等品质相结合而形成的人的一种体育素质。传承文化的活动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文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当代大学生作为传承体育文化的主力军,不仅要保存、传递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一切优秀体育文化,还要在继承、吸取的同时,通过选择、整合、实现综合创新,创造出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因此,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承担起传承体育文化的历史责任,必须全面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这是体育文化得以传承的保障。
(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
在学生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文化环境的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可在运动场地、区域竖上与该运动项目相关的宣传牌,包括该运动项目的中英文名、简介、技术要领、锻炼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等。体育馆门厅两侧可布置上制作精美的宣传长廊,包括锻炼对身心的影响、合理营养、准备活动的要求和功能、各年龄段身体形态的正常值等内容;墙上还可布置上名人谈健身和体育的格言,等等。
(三)在体育教育模式中传承体育文化
1.改革课外体育活动
首先,必须明确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和有效补充。课外体育活动必须有明确目的地给予辅导,不能仅局限于发放器材或监督活动时间,既要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技术进行充分实践,又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运动快感,还要与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养成联系起来。其次,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俱乐部的形式,也可以是学生的体育组织,如各类体育协会和社团组织等,还可以是体育知识专题讲座,等等。
2.改革课堂
体育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必须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与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学会用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要克服教学组织形式竞技化的倾向。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应当是体育文化,而非单纯的竞技运动训练,应向学生重点传授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如何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等,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应当是完整系统的理论文化、知识传授与愉悦深刻的运动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多管齐下,渗透深刻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均能得到变化与提高。
3.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加强体育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举办体育文化节时,其主要内容就以体育和健康为主,并将全校的师生看作参与主体,在融入竞技体育、健身体育以及娱乐体育的同时,加入一些文化元素。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还能丰富其相应的内容及其实现形式,进而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融入体育活动,真正地实现集健身性、娱乐性、教学性等于一体,并能在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身兴趣以及自我个性。另外,这种方法也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在提高其自身体育能力的同时,为其提供一个能够随时展现自己技艺以及才华的舞台。近些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开展和组织了一些体育文化节,不仅加大了学生同教师之间的体育交流,同时也有效地传播了体育价值观念,激发了学生自身的体育兴趣。还有各大高校通过合理利用现阶段的体育资源来组织以及承办各种相关的体育赛事,使得学生焕发了属于自己的青春,激涌出了那些令我们振奋的希望,并在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了体育文化的建设。
(四)成立相应的体育俱乐部,并加大宣传力度
应该说,成立体育俱乐部能够增强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还能在培养学生自身体育精神的同时,拓展体育教学自身的延伸性以及连续性。在成立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校领导加强重视,并倡导和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进来,进而在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在丰富体育文化自身内涵的同时,能有效地开阔学生自身的视野以及实践范围,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当然,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大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多做一些宣传海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宣传,从而在校园中努力地形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文化氛围;通过利用当前的一些网络软件来制作一些课件,并放到校园的局域网中,以方便学生浏览。这样能在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地增强他们的体育意识。
(五)对教学管理理念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并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一些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校园体育文化顺利开展,需要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手段来不断完善高校自身的体育制度,并通过使用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的制度,来约束和制约校园内部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另外,需要我们对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并结合当前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政策和办法,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将体育文化自身的生命力和时代特色呈现出来。此外,在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所设置的课程内容应该具有持续性以及大众化的特点,以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在我国当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比较流行的体育项目主要有游泳、网球、羽毛球和体育舞蹈等。另外,在当前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换言之,就是改变以往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在大一及大二开设体育课的情况。争取将体育课堂贯穿到大学四年当中,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学生自身的兴趣适当地增添一些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