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具体建议
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构建全方位的保障机制,保证体育管理的质量。
(一)树立以“健康第一”为主导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思想
学校体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以开阔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
(二)加强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
加强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应从两个方面予以考虑:一是建立学校体育管理与外部环境的联合机制,主要包括与校外单位和校内非体育部门组成具有协调配合职能的组织机构,对高校体育工作从宏观上进行有效协调;二是建立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高效、有序的高校体育管理执行机构,细化高校体育管理各组成部分,实现科学、有序管理。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主体作用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主体作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的体育文化活动。高校的体育活动应该保证体育活动项目多样化和体育活动生活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不同人群体育活动的差异化。
(四)积极开展高校体育竞赛活动
高校通过开设高水平的传统体育项目,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体育传统,这样才能提高学校体育的影响力,适应21世纪高校的发展潮流。高校还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校内的体育竞赛活动,通过广大师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极大地改善大学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
(五)规范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
高校应将体育俱乐部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来组织。体育俱乐部的组建并不会削弱体育课的基础地位。体育俱乐部应由学校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和运行。体育俱乐部不能成为一个休闲娱乐组织,而应成为具有具体管理职责和任务的全校性官方组织,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和教师要有备案制度,相应的档案资料要作为师生的考评资料。
(六)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
高校应建立体育场馆和设施良好的经营和管理体系,必须对传统的封闭的经营方式进行改进,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及经营方式,并对社会实行有偿开放。学校应掌控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减少微观上的政策干预,调节有关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调动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此推升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以及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