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现代体育的兴起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实现体育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中国现代体育的基本走向。中国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糅合、并驾齐驱,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传统体育与近代体育的糅合
中国作为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范畴广阔,体育文化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文化反映了体育的整体面貌,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得到具体展现。体育文化在当今不仅能体现出个人素养,也能展现出小到一个多人集体,大到一个国家的整体风貌,因而体育文化在当下有着越发重要的地位。“体育”这一术语并非是我国固有的,它是从国外传进来的。我国在使用“体育”这一术语之前,使用的是“体操”一词。这一词义同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体操”不同,它泛指整个体育。在我国古代还未出现一个可以概括所有体育活动的概念或术语,没有一个与今天“体育”完全相当的概念。类似“体育”词义的,有“养生”“导引”“尚武”“习武”等。
1.遵循“礼”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中心范畴和文明进化的主旋律。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不学礼,无以立”,把一切都纳入礼的轨道,所以体育文化活动也不例外。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盛行于唐代的“十五柱球戏”,柱子上就分别标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红字和“傲、慢、佞、贪、滥”等黑字,木球击中红者为胜,击中黑者为败。这个小游戏充分表达了娱乐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2.内外兼修
中国古代体育由于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偏重在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上下功夫,不像西方古代体育追求人体美,追求力量、速度。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描述最多的古代体育莫过于武术和养生运动。这两种运动都有着深层次的哲学思想、成熟的习练方法、完美的艺术形象。注重武德、内外兼修、神形兼备,历来是习武者的第一要义。在整个武术运动的习练中,无处不凸显出自强进取、自我修养、人格完善的传统文化精神。愉悦身心、宣泄情绪同样是中国古代体育所具有的文化功能,民间体育和女子体育尤甚。
3.具有艺术性
比如,西周时期的“礼射”,不只是单纯的射箭表演和比赛,还按等级配有不同的音乐,这可以说既是古代的体育,又是古代的艺术。还有中国武术的发展,最初的武艺主要是在军事战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后来,当它逐渐脱离军事而独立存在、自成体系时,它的艺术性也就越来越高。除此之外,中国古代体育中其他项目,如剑舞、龙舟竞渡、秋千、蹴鞠、滑冰等,也都追求形式美和艺术性的表现。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体育文化
全球化是非蓄意和非预期的全球性效应,而不是全球性倡议和行动。在全球化视域下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哲学思考,“不再仅是追求唯一的真理,或者是追求普遍的共识,还可以从不同的背景进行各种探讨,去扭转人人习以为常的思维”。“人的发现”和“人文精神的反思”是人类永恒的两大课题。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上逐渐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接下来就是在心理上、文化上逐渐建立起中华民族的自信。中国体育人文之中心价值在哪里?中国体育的长远之路又在何方?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
(三)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体育文化获得了机遇
1.在文化发展领域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文化领域开始觉醒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迎来了空前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视野极大地得到开阔。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人们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思想禁锢,不断消除思想误区,促进观念更新,最终不断接近或形成政治文化、民主科学和思想自由理性。
2.全球化为中国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契机
文化在互通的同时,也形成对比和竞争,彼此促进发展,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接触和交流。全球化正是在这样一种平台意义上,为中国文化和体育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效契机。中国体育文化植根于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璀璨结晶。中国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理念是与世界文化相一致的,有着殊途同归的人类文化旨趣。中国文化中追求辩证思维、讲求人伦道德等积极内容,也给了西方文化很好的借鉴,起到了良好的文化发展补充作用。
3.全球化过程中增强了体育文化民族主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认知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人们才充分意识到自身民族文化的科学定位以及发展趋势。从一定意义上讲,全球化不仅为民族文化和体育文化提供了平台基础,提升了民族自信和自豪感,也为中国文化和体育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