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
高等院校是我国文化积淀、发展和传承的主要社会载体,是知识形成、传播的主要社会场所。高等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着广大师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健身、健心,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其良好的体育观念,提高其审美情趣,完善其心理特质;从教养角度来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教给大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参与态度、动机、兴趣和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意识,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高校校园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社会体育文化的一个分支。1974年,由国际体育名词术语委员会主席尼古·阿莱克赛博士牵头,编写出版了用6种文字写成的《体育运动词汇》一书,对“体育文化”做出如下定义:“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利用各种身体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运筹、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高校师生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为实现高校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的目标而实施、传播的与身心健康直接相关的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精神文化现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反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较高的品位和层次,是高校特有的富有校园文化气息和健康生活气息的大众文化,它以师生的体育价值观为核心,以实施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目标为主要目的,是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体育行为方式、思维形式和活动方式,主要有校园体育课程、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艺术活动、校园体育竞赛活动、体育欣赏活动等具体表现方式和活动形式。一般来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层、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层、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面处于主导地位,反映出高校体育文化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意识等主要内容,体育健康价值观是其核心,持续渗透时间长,对学生影响久远,是一所高校向心力与凝聚力的象征;制度文化层面是联系两者的纽带,为物质层面更好地利用开发、精神层面更好地挖掘提供制度保障;物质文化层面是基础,是客观物质保障,它体现出高校体育文化的底蕴,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