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三、高校体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高校体育管理的原则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分为整体性原则、周期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学校体育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1)学校教育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它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按工作任务可以分为智力教育管理、道德教育管理、体育教育管理等子系统。学校体育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子系统,首先应服从并服务于学校教育管理这个整体,处理好局部和全局之间的关系,使之与学校教育管理相适应,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学校的领导者、有关部门、组织与人员,也应该处理好全局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在抓学校教育管理的时候,将体育管理纳入其中,使学校体育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有相应的位置,并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心。

(2)学校体育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子系统,它自身又有一个由若干个更小的子系统组成的整体系统。从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体育教学管理、课外体育活动管理、运动队训练管理、体育竞赛管理等子系统。虽然这些子系统各自管理的对象的内容与特点不同,所采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存在着区别,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并形成了学校体育管理的整体,为完成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服务。

2.周期性原则

学校育人活动的周期性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学校体育管理的周期性。学生从进入小学开始到获得一定的学历毕业走上社会,这是一个通过多年教育培养的全周期。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又相对独立为一个大周期;每一学段又以年级来划分,每一个学年又构成学年度周期;每一学期构成学期周期;直至每一天、每一次课、每一次活动,都形成最基本的教学和活动单元。这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决定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周期性,也决定了学校体育管理的周期性。

学校体育管理的周期性,要求在设计、决策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发展战略、学校体育目标、体育教学大纲、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合格标准等事关学校体育全局的事项时,有一个科学的、通盘的思路和架构,使不同学段之间、不同年级和学期之间,既互相衔接,又不断提高要求,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学校体育管理的周期性,还要求实施学校体育的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是学校体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可以这样说,没有计划,就不成其为管理,也就谈不上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而计划的制订,又是以学校体育教育的周期性特点为依据的,如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就是以学年度和学期为时限的;体育教学计划分为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和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运动队训练计划也是以学年度来划分训练周期的;等等。

学校体育的周期性,还表现为学校体育工作和活动的季节性。我国四季分明,南北气候相差悬殊,因而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总是考虑季节因素,因季节而异,如春季的校田径运动会、秋季的各种球类比赛、夏季的游泳、冬季南方的长跑活动和北方的冰雪运动,等等。

3.有序性原则

管理是一种有序的活动,学校体育管理也不例外。学校体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对象的广泛性、工作内容的多样性和任务的繁重性等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贯彻学校体育管理的有序性原则,就能保证各项工作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地进行。学校体育管理的有序性,首先表现在学校体育管理系统是一种多层次的有序结构。学校主管体育工作的有校长、体育卫生领导小组(体育运动委员会)、教务处(体卫处)和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室、部)、体育教师班主任。这种管理系统反映了管理的层次性特征,形成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不同层次应明确职责和分工,上级管下级,一级管一级,领导做领导的事,各层做各层的事。这样分层次的有序活动,能使管理产生最佳的综合整体效应。学校体育管理的有序性,还表现为管理过程的有序性。管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即计划、实施、检验,也反映了管理活动的有序性。不论是学校体育工作,还是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在实施管理时,都要按照这三个基本环节进行。如果违背了管理过程的有序性,就会造成工作杂乱无序、事倍功半,影响或削弱管理的效果。学校体育管理的有序性,还表现在处理学校体育的具体工作时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主要工作应始终抓住不放,以此带动全局;重点工作着力办,以保证重点任务的完成;急事急办或特办,以期短期内收到显著的成效。

4.规范性原则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学校是在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和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方针和法规,就是一种最具有约束力、最基本的规范和准则。作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同样也应受制于这种最基本的规范和准则。任何轻视、忽视、削弱、排斥学校体育的行为,都是对上述规范和准则的背离;同样,任何只顾体育成绩,不问、不抓德育与文化学习的行为,也是对上述规范和准则的背离。学校体育管理的规范性,要求学校体育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既可保证学校体育管理者正常的、稳定的工作秩序,又可使受管理者自觉地遵守,以维护和保证学校各类体育活动正常、合理地进行。学校体育管理的规范性,还要求学校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以及良好的体育传统、风气和体育道德作风。校风和学风不仅对道德教育、智力教育有约束力和影响力,而且对体育教育也同样有约束力和影响力。良好的体育传统、风气和体育道德作风,不仅从侧面反映出一所学校体育的质量、水平和体育的精神风貌,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水平。

5.教育性原则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属于一种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决定了学校体育管理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搞好学校体育管理,就能更有效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全面地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学校体育管理,其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合理的体育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措施、严格的管理要求等,对学生的体育行为和道德行为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因而能发挥积极的教育效果。加强体育课教学的管理,不仅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也能教育学生树立为“四化”锻炼身体的思想;搞好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能增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做好体育竞赛的管理,能使参加者树立公平竞争的思想,养成遵守规则、尊重对方、尊重裁判的习惯。因此,“管理也是教育”“管理育人”的提法,是很有道理的。学校体育管理的教育性原则,还体现在学校体育管理者和体育教师的表率作用方面。学校体育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在管理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对学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6.有效性原则

管理的目的是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和信息,使之获得最佳的效益。体育管理的有效性以管理效率(或经济性)和效果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管理效率是指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的耗量与单位效果之比。讲管理效率,就是要用最少的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获得最佳的效果。因而管理效率也可称作管理的经济性。贯彻有效性原则,还要求在实施学校体育管理时,对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上述各项原则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组成了学校体育管理的原则体系。贯彻这些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工作实际,合理而有机地加以运用并使之具体化。

(二)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一般方法有法律法、行政法、教育法、奖惩法等。

1.法律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法律法是运用法律、法规对学校体育进行管理的方法,它又可称作法律法规法。由于法律与法规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等特点,故在其适用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教育与体育的法律、法规,学校体育的法规,是进行学校体育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据,它有利于维护学校体育管理秩序,调整各种管理关系,以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2.行政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行政法是运用行政组织的职能与手段对学校体育实施管理的方法。行政法具有权威性、指令性、针对性和自上而下的纵向性等特点,能有效地发挥组织、指挥、控制、调节的作用,是一种常用的管理方法。

3.教育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教育法是运用宣传教育的手段和形式对学校体育进行管理的方法。教育法也可称作宣传教育法。教育法具有说理性、引导性、多样性、灵活性和表率性等特点,能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启发其自觉性和积极性,使管理制度和办法得以顺利地贯彻和推行,并使管理具有教育性意义。

4.奖惩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奖惩法是表彰、奖励先进,批评或惩戒后进的激励办法,因而也可以被称作激励法,是学校体育管理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符合体育是一种竞争性活动的特点。表彰、奖励是对集体和个人的体育工作和成绩进行肯定、褒扬的方法,能起到激励、示范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积极效果。表彰和奖励可分为精神奖和物质奖两类。物质奖的奖品或奖金应适当,并有教育意义。某些地方对优秀体育教师在工资待遇方面给予一定晋升的方法,也是可取的。批评和惩戒是对学校体育工作后进的集体或个人进行批评教育、惩罚处理的方法,能起到教育、告诫、鞭策的作用。实施本方法时,要求批评应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惩戒应依据罚则实事求是,适度掌握,惩前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