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明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
■政府要明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
明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定位: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新的弱势群体产生。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种种弊端导致了当前医疗卫生服务明显的不公平性、可及性差、医疗费用高,老百姓看病难等尖锐的社会矛盾。基于此,我们必须将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定位在完善社会政策,保障人们的应享有的卫生健康权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同时通过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运行效率,完善医疗相关产业的市场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所有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无法回避的基本矛盾是:社会成员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医疗卫生资源则是有限的。从这一基本矛盾出发,一个必须回答的原则性问题是: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不同的医疗卫生需求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换句话说,必须首先解决保障谁和保什么的问题。因此,目前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有三种选择:一是优先满足部分社会成员的所有或大部分的医疗卫生需求。二是对所有社会成员按照实际需求提供均等的、有限水平的服务保障。三是优先保障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满足更多社会成员更多的医疗卫生需求是较为合理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有其不足,但毕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对全体公民健康权利的保护,大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而且也便于操作。世界多数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大体上都属于这种类型。舍此选择,别无它路。如果中国能够尽快建立一套保证所有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广覆盖的)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一是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社会环境的改善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二是对国民基本健康的有效保护必然会降低疾病负担,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强化国家竞争力;三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居民的生活预期,刺激消费并带动宏观经济的增长。
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加强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职能,强调政府的责任。针对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保覆盖面太小、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政府投入不足等五大导致群众“看病难”的原因,政府应该通过调整医疗资源配置、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明确政府责任、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等加强有效干预。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完善医疗保障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