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的提供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
■医疗服务的提供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
20多年来,政府投入、社会筹资和个人的支出水平均表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政府、社会投入的比重增幅远远低于卫生费用的增幅,使得个人支出比例增长迅速。我国有没有财力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给社会全体成员,不能用一句话说能或否。这关键要看我们基本服务的内容。如果按照前一段时间的讨论所说的“基本医疗”是感冒这样的小病的话,我们政府将要提供的基本医疗所花费的费用是绰绰有余的,要提供象俄罗斯那样的基本医疗是很难的。但是,是否可以提供像改革前“基本病”都可以免费看或自负部分很少呢?所以,除了政府的执政理念之外,关键我们制定的是什么样的“适宜医疗和基本药物”。如果说我们今天的财力可以支付感冒这样小病,明天就要考虑如何支付高血压这样的中病,后天就要考虑如何支付肿瘤这样的大病。这就是说如何逐步提高社会成员的治疗水平,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去明年要比今年“节省”多少多少开支。大家都知道目前我们的社保在“花钱”上和制度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比如按人头单病种结算。广州市就是这样规定的,所有在医院的住院消费都纳入额度总费用中,不管你用的是自费材料还是自费药品。虽然其出发点是防止变相的乱收费,但是这种做法严重地阻碍了医学的发展,也不符合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服务的方针。由于也没有适当的激励措施,病人和医院是不会从节省医疗资源来考虑的。
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种缺乏转移支付的基本保健制度是否公平?是否会加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公平?如果按成本提供医疗服务,这就要看我们的政府财政体系如何建立了。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别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像其他国家那样消灭,关键就是我们没有也很难有全国的统一医疗保健体系。通过国家层面的立法规定各级政府每一个计划年度的财政预算医疗卫生必须占的比率。我个人认为医疗卫生占政府预算的5%是不为过的。如果有一个这样的保证,我们就可以保持医疗卫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也是从法制上纠正政府官员中存在不正确的绩效观。
由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之后,政府如何从新建立一套适应新制度而可以解决新制度带来的效率低下的监督体系呢?如何去考量呢?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协同协作用了。其中监管,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保险体系的作用,行政与保险共同监督。
从国际上看,各国医疗保险制度在经济低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双重压力下,其改革的意义已超出了医疗卫生系统的范畴,而是对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变革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医疗保险改革是社会保险改革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之所以称之为“世界性难题”,就在于医疗保险是一项复杂的、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医疗供需双方、医疗保险机构,涉及到医药产品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还涉及到社会经济状况、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和人们的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最近广州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发表的“看病最不难和最不贵是中国”的感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各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设计者和组织者都如履薄冰、惟恐稍有不慎而引发社会和政治危机。与国外发达国家甚至长达一百多年的医疗保险发展史相比,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才刚刚起步,在许多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由此,尽管我国的医疗保险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涉及到医疗保险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和支持体系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