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办事的高级语喜艺术

3.幽默是办事的高级语喜艺术

幽默,是一种行为的特性。它是以一种愉悦的方式让别人获得精神上的决感。同时,说话幽默,也体现了一种待人宽容、小事糊涂的语言沟通艺术。幽默的力量,决不仅仅在于博人一笑而已,它能润滑人际关系,祛除忧虑愁闷,提高生活涵养,针砭某种社会弊端以及营造一个办事的宽松氛围。心理学家凯瑟琳说过:“如果你能使一个人对你有好感,那么也就可能使你周围的每一个人甚至是整个世界的人,都对你有好感。只要你不只是到处与人握手,而更是以你的友善、机智、幽默去传播你的信息,那么时空距离就会消失。”

1964年间,毛泽东请章士别的女儿章含之担任他的英语教师。初次给毛泽东教授英语,章合之十分拘谨紧张。为了能使章含之消除紧张情绪,调解气氛,毛泽东就有意岔开话题中心,和章含之展开下述对话:

毛:“你什么时候入的党啊?”

章:“1957年1月。”

毛:“行呀,了不得啊,我这个主席还不知道,我的章老师硬是我党的老党员嘛!”

就这样,毛泽东的一句幽默的玩笑话,使年轻的章含之和领袖之间消失了许多无形的距离,心情放松许多。因此,有人称幽默是办事儿语言中的高级艺术。

幽默语言还能够显示你的机智,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某西餐馆内顾客和服务员之间的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顾客:“我要的菜还没有做好吗?”

服务员:“你订了什么菜?”

顾客:“炸蜗牛。”

服务员:“噢,我去厨房看一下,请您稍等片刻。”

顾客:“我已经等了半小时啦?”(生气地说)

服务员:“这是因为蜗牛是行动迟缓的动物……”(俩人都笑了)

幽默法的类型,是根据幽默点的语言组合特点划分的。“幽默点”是从幽默氛围中产生的,语言幽默氛围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客观基础:当语言组合方式一旦出现“变异”,语言幽默的客观基础也就开始形成。而那些“变异”性越强的语言组合方式,其幽默氛围通常也就越浓,这些“变异”性很强的组合方式,如果有机地与认识主体的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相结合时,语言的幽默氛围便会强烈地凸现出来。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星期天常是妻子的紧张“战斗日”,丈夫可能还在厂里加班。妻子做了一桌好饭菜,忙了一天,丈夫很晚才回来,于是发生以下“口仗”:

妻:“又回到饭店旅馆来啦!”

夫:“厂里加班,没办法……”

妻:“厂里,厂里,你以厂为家算了,还回来干啥?”

(此时,丈夫盛饭,一声不吭,坐下埋头吃饭,鱼、肉不沾,只吃一碗青菜……妻子看了看,又火了。)

妻:“毛病!怎么老吃青菜,鱼里、肉里有毒啊?”

夫:“青菜好,压压火……”。

一句“压压火”的双关语,凸现幽默氛围,顿时把妻子逗得笑起来,一场“家庭战争”马上熄火。

由此可见,幽默点往往出现在语言的反常组合上,即语言组合与人们共有知识相违,完全超出人们预料的范围。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在语言的反常组合中所形成的幽默点,是通过一定的语境条件实现的,并非是语言自己本身能产生的。按照语言的反常组合特点来看,幽默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l)否定式幽默法

否定式幽默法,是甲乙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从肯定甲事物出发,随之以加人乙事物内容而达到否定甲事物为归宿的方法。

交谈听“否定”,要以退求进,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尤其是对朋友、亲人。

学者胡适在处理家庭冲突时就运用了这样一种方法。

一次,大学者胡适的夫人,埋怨社会上的“大男人主义”,胡适听了摇摇头说:“也不全是,当男人也有‘三从四德(得)’。”

胡夫人:“哦,哪‘三从’?”

胡适:“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

胡夫人:“‘四德’呢?”

胡适:“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众所周知,封建时代男人要求女子做到“三从四德”,本是对立于“大男人主义”的。胡适却把“三从四德”加以肯定,加以变换归纳,反而以“三从四得”(谐音),否定了‘大男人主义”,道出了在家庭内部之间,要温厚谦让说话幽默,这样才能融洽关系。

郭沫若是一位文学大师,也是一位幽默大师,他妙语连珠,风趣幽默,深受人们的爱戴。1945年,广东漫画家廖冰兄的漫画《猫国春秋》在重庆展出,有人请他和郭老等吃饭。席间,郭老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那么古怪,自称为兄呢?”画家王传代为解释:“其妹名冰,故用此名。”郭老听后,微笑道:“哪!这样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名部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几句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6O年代,郭老为创作电影剧本《郑成功》来到厦门。在南普陀寺吃素餐时,僧人递上菜单,请郭老修饰指正。郭老略一思索,就将菜单上的菜名排列了一下,编成富有韵律的句子,一边吃一边打着节拍,嘴里高声唱了起来:“千层腐皮红醋面筋,腐竹酥白碧青,南普米粉玉翠花生,半月沉江长生果汤,酸卤菠萝甜炸酥酿,三杯茅台,醉的不亦乐乎!”顺口溜巧妙地嵌入十种素菜的雅称。郭老的这段顺口溜,使南普陀寺的素菜锦上添花,名扬四海。

在对外交往中,郭老的口才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1961年9月,郭老率我国代表团访问缅甸。在缅甸议会的欢迎宴会上,议长风趣地致词:“缅甸是农业国,最宝的是雨,雨大兆丰年。今年雨水特别多,原来是‘沫若’来到了缅甸(“沫若”恰是缅语“雷”的同意语)。”这番话顿时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郭老随即回答说:“不是雷——沫若带来了雨,而是雨带来了雷——沫若。”话音未落,全场又爆发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宴会气氛热烈融洽,宾客们都为两位领导人的妙语所折服。

上面关于郭沫若的几则妙语,我们读后仿佛看到了一位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人在我们眼前。郭沫若之所以妙语连珠,这与他的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格有关,同时也与他知识丰富、反应灵敏等有关系。

有人问一位舞蹈演员:“有人说跳迪斯科扭屁股是颓废,你同意吗?”对此,假如正面回答是或不是,都显得苍白无力。这位舞蹈演员用反法句作了风趣而令人信服的答复:“新疆舞可以扭脖子,蒙古在可以扭肩膀,为什么迪斯科不可以扭屁股呢?不都是扭身体的一部分吗?”

真是绝妙的回答,两句反诘,胜过千言万语。

(2)岔道式幽默法

办事儿时我们运用岔道式幽默法会使许多事情不致于陷人僵局。通过反逻辑的方式造成笑料的方法。

80年代中期,作家王蒙出任文化部长,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他:“王先生,您能否谈谈30年前的王蒙和30年后的王蒙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王蒙听了笑笑说:“30年前和30年后的王蒙,都叫王蒙,这是相同点;30年前的王蒙20多岁,30年后的王蒙50多岁,这是不同点。”话刚讲完,全场哄堂大笑,外国记者则哭笑不得地摇头。

用故意违反同一律的方法,造成幽默氛围,从而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在1980年总统竞选中,里根在底特律对人说:“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卡特走过来问我为什么抢他的工作。我对他说,我不想抢他的工作,我只是想做总统。”

这里卡特所说的“工作”意思是指他总统的“工作”,而里根却偷换了概念,把“工作”换成了总统。本来大家对卡特的话是都明白的,这样一换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效果。

阿凡提当理发区,大巴依来剃头,总是不给钱。阿凡提想整治他一下。

有一天,大巴依又来理发了。阿凡提给他刮脸时问他:“巴依,你要眉毛吗?”。

“当然要!这还用问!”“好,你要我给你!”阿凡提说着,就把巴依的两条眉毛刮了下来,递到他手里,巴依气得说不出话。

“巴依,胡子要吗?”

巴依连忙改口说:“不要,不要。”阿凡提又嚓嚓几刀,就把巴依的胡子刮下来,扔在地上。

阿凡提的所作所为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来“偷梁换柱”。巴依的“要”是指留在原来地方,不用剃掉。而阿凡提却把它换成“你要就给你”。“不要”是指不要剃下来放在我的手里,留在原来的地方。阿凡提把它换成“不要就剃下来扔在地上”。这样产生了幽默效果。

威尔逊任新泽西州州长时,他接到来自华盛顿的电话,说新泽西对的一位议员,即他的一位好朋友刚刚去世。威尔逊深为震动,立即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几分钟后,他接到了新泽西州的一位政治家的电话。

“州长”,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好吧”,威尔逊对那人迫不及待的态度感到恶心,他慢吞吞地回答说:“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

(3)双关式幽默法

为了使自己要办的事情容易被对方接受,我们可以用双关式幽默法,这是利用一个词的语音或语义同时关联两种不同的意义并进行曲解的方法。

从前有个有钱人,非常吝啬,待人很刻薄。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来了客人,他把客人留在客厅里,自己偷偷地溜到里面吃饭去了。客人很生气,大声说道:“这座厅堂很可惜,许多梁柱被蛀虫蛀坏了!”主人听见了,急忙走出来,问道:“虫子在哪里?”客人笑了笑,答道:“它在里面吃,外面怎么知道?”

客人的话答话是双关语,表面上说是蛀虫,实际上是主人。主人自然能够听出话中话。

在延安时,毛泽东有一阵子右肩发痛,时常痛得不能人睡。毛泽东问他的保健医生朱仲丽,究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朱医生对他住的窑洞仔细察看了一番,发现这洞内朝北的那一面依着山,有一个约两米高、一米宽的洞。这下可找到原因了,“对了,对了!就是从这个防空洞口吹进来的过堂风害人。”她肯定地说。毛泽东顺着朱医生手指的方向看去,接口说道:“好,这个原因寻着了。看起来,不正之风是可以使人生病的哇!今天我从你这里学到了学问。我看,凡是从防空洞里吹出来的风,总是逆风和歪风,那就非堵住它不可。要不然,真会像你讲的那样,会害死人的!我们要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一定得提防从防空洞里钻出来的歪风,不能有半点大意啊!”

毛泽东的话是双关语,表面上是说从隐蔽的防空洞里吹出来的歪风、逆风,实际上是说资产阶级的坏风气,会使我们革命队伍里的一些人受到毒害,思想上患病。我们非得把那害人的“防空洞”堵严、堵死不可。

(4)借题幽默浩

借题幽默法是指巧妙地借助别人的某一话题,引申发挥,出人意料地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

南唐时,京师大旱,烈祖问群臣说:“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师不下?”大臣中渐高说:“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听后大笑,并决定减税。

申渐高的话就是借题发挥,巧借烈祖的话,引申发挥,表达了京城税太多,应该减税的思想。非常巧妙,效果也很好,烈祖在笑声中接受了他的意见。

阿凡提害眼病,看不清东西。国王偏叫他来看这个看那个,还取笑他说:“你不论看什么,都把一件东西看成两件,是吗?你本来穷得只有一条毛驴,现在可有两条了,阔起来了,哈哈!”

“真是这样,陛下!”阿凡提说,“比如我现在看你就有四条腿,和我的毛驴一模一样呢。”

有一天,国王和大臣带着阿凡提外出打猎。天气炎热,热得国王和大臣汗进衣衫,他们就把湿透的衣衫脱下来搭在阿凡提的肩上。

阿凡提本来就够热了,再加上国王和大臣的衣衫,更是汗流如雨。国王见阿凡提热得满头大汗,便故意戏弄他:“阿凡提,你真不简单,能驮一头驴驮的东西。”

阿凡提听了很生气,但却平静地说:“不,我肩上驮的是两头驴的东西。”

阿凡提两次对国王的回答,用的都是巧借话题法。从中可以看出阿凡提的智慧。借助国王的话题,进行引申发挥,讽刺了国王。

(5)机智幽默法

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往往会遇到令人发窘的问题和尴尬的处境,那怎样才能做到遇事不惊,从狼狈难堪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呢?运用急中生智的幽默术是最好的方法,把自己思维的潜在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冷静、乐观、豁达,使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的、活跃的状态,说出机智而又幽默的语言,帮助解困。

有一次,著名京剧老生演员马连良先生演出《天水关》,他在剧中饰演诸葛亮。开演前,饰演魏廷的演员突然病了。一位来看望他的同行毛遂自荐,替演魏延这一角色。

当戏演到诸葛亮升帐发号施令巧施离间计时,这个演员想和马连良开个玩笑,该魏延下场时,他偏不下场,却摇摇摆摆地向诸葛亮一拱手,粗声粗气地说道:“末将不知根底,望丞相明白指点!”

但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并没有难倒马连良。他先是微微一怔,旋即向“魏廷”莞尔一笑,说道:“此乃军机,岂可明言?请魏将军站过来。”“魏廷”

一听,只好走到“诸葛亮”眼前。只见“诸葛亮”稍微转了一个身体,俯在“魏廷”耳边轻声说了一句什么,那“魏延”口中连呼“丞相好计!丞相好计!”然后赶忙匆匆下场。

这段临场现加的“戏”,连台下的老观众也没有看出其中的奥妙。其实,马连良的“好计”只不过是压低嗓门,笑着对这位同行骂了句:“你这个五八蛋还不快点滚下去!”

马连良不愧是一位艺术大师,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不忙不慌,而是巧言解困,他采用的就是机智幽默法。

有一个剧团,由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们将一个戏连续上演了一百多场,剧中有这样一场戏:一个贵族被关押在一所监狱里,一个看守给他送来了一封信,他就把信当众念了一遍。每次演出,这个看守递给贵族的总是写满了他念的内容的信,扮演看守的演员这天要跟演贵族的演员开个玩笑,看他是否能背诵这封信。他上台后,递给贵族的是一张白纸,而不是真正的信。演贵族的演员打开一看,心中一惊,他知道这是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信的内容他一句也记不得呀,他停顿了足足有两秒钟,多尴尬!他“嗯”“啊”了两声。突然他计上心头,摆出了贵族的架子,

说到:“这光线太暗,你念给我听吧!”演看守的演员暗叫道:“好啊,都推给我了?”他虽然每天晚上都听“贵族”读一遍,可他也记不上两句。手接过信犹如接过一枚炸弹。但他毕竟是老演员,很快镇定下来,假装把信展开,放在眼前一看,然后说:“不错,光线确实太暗,连我都看不清,你等着我去拿眼镜来。”他连忙走下台,换上了原来那封信,同时也没忘从什么人脸上扯下一副眼镜。

这两个演员都很机智,在困境面前,不忙不慌,都找到了台阶,既体面,又幽默,与前面的马连良的机智是相同的。

安徒生生活俭朴,戴着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富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安徒生攻击对方运用的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机智幽默,攻击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对方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与此具有同等效果的是海涅的一次攻击。

海涅是犹太人,经常因此而遭到一些“大日耳曼主义者”的攻击。一次晚会上,一个自称为“素有教养”的旅行家,对海涅讲述了他环球旅行中发现的一个小岛。他说:“你猜猜看,在这个小岛上,有什么现象最使我感到惊奇?”接着他说:“在这个小岛上,竞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反击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要我和你一块到小岛上去一趟,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了!”

旅行家的本意是说海涅是驴子,海涅却机智巧妙地将对方比作驴子,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6)荒谬幽默法

荒谬的幽默以插科打浑为特色,具有戏剧性。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要立即纠正对方的荒谬,而是模仿对方的推理方法,使韵味升级,从而获得幽默的效果;另一种是对对方的逻辑和结论不作正面的反驳,而把它作为前提加以演绎和引申,引到一个显而易见的荒唐的结论上去,由结论的荒唐从反面证明对方的荒唐。

一位小姐与一位先生在聊天。小姐认为世界上最锋利的是这位先生的胡子,这位先生不解。小姐说:“你的脸皮这么厚,但你的胡子居然还能破皮而出。”

而这位先生反问道:“小姐,你知道吗?你为什么不生胡子广小姐自然不知道。“因为你脸皮更厚的缘故,连尖锐、锋利的胡子也无法破皮。”

先生的回答绝妙。针对小姐的戏滤,提出了反戏滤。即我有胡子是因为胡子尖刺透了皮肤,而你没有胡子则是因为你的脸皮更厚,再尖利的胡子也无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一对夫妻闭僵了,妻子动手收拾行李,并且说道:“我再也呆不下去了,我要永远离开这里!”

聪明的丈夫也开始收拾行李,并说道:“等一等,我也呆不下去了,我和你一起走!”

妻子出走已不成为其家,丈夫也出走,更不成为家,这是一种荒谬。丈夫本该留她,却和她一起走,这是双重荒谬。正是这双重荒谬,才可能使妻子体会出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正是这双重荒谬,避开了正面交锋,把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和。

需要强调的是,在运作幽默谈吐时,要考虑场合和对象:一般情况下,在日常社交场合中,可多用幽默;在学术性或政治性交往活动中则应慎重运作幽默,应防止不适当幽默削弱听众对主题的注意;在鼓动性的言谈中一般不用幽默。因为,这类讲话一般需要听众激动、紧张起来,幽默会松弛这种情绪和气氛,要防止滥用幽默,切忌把滑稽当成幽默。幽默与滑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仅仅逗人一笑的是滑稽;使人想一想才笑的才称得上是幽默。幽默是人们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外露,如列宁所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适当给人们增加些笑料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不看对象、场合而油腔滑调,自认为幽默风趣,实际上是“小丑”,被人内心瞧不起。幽默即风度,一个人具有幽默的风度,其魁力就会大增,哪怕你并不漂亮。据报道,已有54岁的英国人威利其丑无比,他的脸整个像癫蛤蟆。但他幽默无比,其语言常常令人捧腹大笑,以至于有三位年轻而漂亮的姑娘争着要嫁给他。因为,幽默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机智、聪慧、勇敢、爱心、正义感、尊严和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