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留足脸面的借面法
不给人面子带来的后果有时是很严重的。
三国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
然而,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被吕蒙一个奇袭,兵败地失,被人割了脑袋。
关羽兵败波斩的最根本原因是蜀吴联盟破裂,吴主孙权兴兵奇袭荆州。吴蜀联盟的破裂,原因很复杂,但与关羽其人的骄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离开荆州之前,曾反复叮嘱关羽,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但他对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致使吴蜀关系紧张起来。关羽驻守荆州期间,孙权派诸葛谨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件好事。以婚姻关系维系补充政治联盟,历史上多有先例。如果放下高傲的架子,认真考虑一番,利用这一良机,进一步巩固蜀吴的联盟,将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关羽竞然狂傲地说:“吾虎女家肯嫁犬子乎?”
不嫁就不嫁嘛,又何如此出口伤人?试想这话传到孙权那里,孙权的面子如何吃得消?又怎能不使双方关系破裂?
关羽的骄傲,使自己吃了一个大大的苦果,被自己的盟友结束了生命。
俗话说: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只言片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伤害了别人的面子,让人下不来台,心中怎能不燃起一股邪火?有了机会,后咬一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年轻时很骄傲,言行举止,咄咄逼人,不可一世,后来有一住朋友将他叫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语言说:
“你从不肯尊重他人,事事自以为是,别人受了几次难堪后,谁还愿听你矜持夸耀的言论。你的朋友将一个个远离你。你再也不能从别人处获得学识与经验,而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实说,还是太有限了。”
弗兰克林听了这番话后,很受感动,决。C痛改前非。从那以后,他处处注意,言语行谦恭和婉,慎防损害别人的尊严和面子,不久,他便从一个被人敌视、无人愿意与之交往的人,变为极受人们欢迎的成功人物。
骄傲自大,尖酸刻薄,最易伤人面子,谦卑待人,才能得到友谊。尖酸刻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
其一,贬损他人,抬高自己。
李先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在单位人缘不好。因此他经常抱怨世态炎凉,责怪同事寡情。是真的世态炎凉同事寡情吗?非也!原来是李先生自命不凡,每逢单位开会,年终考评,他都噪噪不休地贬损他人,以显示自己“崇高的思想”、“卓越的才能”。“非凡的业绩”。因此,同事们都觉得李先生太过分了,太不像话了。于是大家都不买他的账,他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
显然,李先生人缘不好,其原因在于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有些人为了抬高自己、贬损他人竟达到了捏造事实的地步。尽管他所说的事实是捏造的,可也是有鼻子有眼的,颇能迷惑人。面对捏造事实的指责,受害人有口难辨,无可奈何。
例如唐某与李某同去某地出差,采购一种紧缺物资。他们到某地时,当地已无货供应,必须再等一个月才有货。于是唐某与李某空手而归。可是在向领导汇报时,李某竞对领导说:“年轻人就是贪睡,那天早晨如果小唐早点起来,我们可能就买到货了。”唐某说:“本来就没有货了啊,这与起早起迟有什么联系呢?”领导连忙批评唐某说:“老李说得对啊!你应该接受,以后改正啊!”唐某听了领导的指评只有无可奈何地叹气,还有什么可辩解的呢?不过从此以后,唐某对李某敬而远之了。领导再派他与李某一道出差,他都借故推辞。
还有人擅于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对比贬损他人、抬高自己,损人面子。一次某省高教局成人教育处组织政治经济学统考。
哲学老师田某从高教局同学处获得了这一信息,于是回校对任政治经济学课的许某说:“你们政治经济学统考,你知道这个消息吗广许某说:“我现在还没有接到这一通知。”在年终考评会上,田某说:“许某教政治经常学,对政治经济学统考一点也不关心,统考消息还是我告诉他的,我比他还着急,许某大没责任感了。”这样一比,他似乎成为了一个责任感极强的人了;而别人倒是一点责任感都没有了。
为什么有些人会不择手段地贬损他人、抬高自己呢?其原因显然是出自于一种虚荣的心理和不服气的心理。有些人为了充分地显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因此往往喜欢找参照物,自以为通过贬损他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另外,有些人对于别人强于自己,心理极不平衡,于是通过贬损别人,说明别人并不强于自己,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种阿Q式的平衡。然而不管贬损他人、抬高自己出于何种心理,都是一种缺乏道德的行为。
其二,拒绝他人,出语伤人。
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更要谨慎,否则一不注意,就会在无意间伤害对方,而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有一个中国留美学生,课余之暇,在某一饭馆兼任洗碗。厨房的监督,是个典型的美国人,他也很慷慨,常常把一些厨房里卖剩下的食物给那学生吃,不过他也很罗嗦,常常在留学生工作时,站在一旁“演讲”,说:“你太幸运了,我们的政府批准了你来这里读书,现在我又给你一份工作和许多食物,使你连饭钱都省下来了……。”
有一次,这位监督又用同样的方式向洗碗的人“重播”,这位留学生一下站起来,指着监督的人说:“再说下去,我就要一拳打破你的鼻子!”
监督一愣,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打我们美国人,难道你是共产党人?”他所得到的答复是:“凡是有自尊心的人,都有胆量打你!”
自从那位留学生声言要打破美国厨房监督的鼻子后,他所受的待遇已大为好转,好转的原因倒不是那美国人欺善怕恶,而是他重新有一种观念,知道要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有一个电视剧,内容叙述一群芭蕾舞演员,应征百老汇歌剧院的舞蹈主角,经过了几天严格的审查过程,许多演员都被淘汰了。结果只留两名,又经过一番审度,到了最后,其中一人又被淘汰了。当然评审委员不能直言相告那位被淘汰的演员,于是对他说:“你的舞艺实在不错,并且非常有潜力,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但本剧所需的角色,可能不适合你。因为我们需要一位较为活泼的演员,与你的个性不太符合。但你不用担心,我们还会有新的剧本,必定会有更好的角色等待你来发挥。希望你再继续努力,等待我们的通知。”
这真是令人伤感的场面,被人拒绝是一件极悲痛的事,因为这往往显示自己的能力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对一个人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不过那位芭蕾舞演员十分幸运,虽然没有得到好的角色,虽然被淘汰了,但却没有因此伤及个人的自尊心,她心中的希望也并未因此而破灭。
其三,求人不成,恶意报复。
清代有个画家,叫胡恭寿,住在华亭县,在当地绘画的名气十分大。有一次,松江府的一位太守派仆人去请他作画,当然是带了银子去的。
胡恭寿见仆人拿的银子少,就对他说:“谢谢你家主人,我并不认得你家主人,只是必须按照我所规定的价格付酬,我才作画。”
仆人回来把原话告诉太守,于是改天太守增加银子,又叫仆人拿去求画,胡恭寿就作了画,送去太守府。
过些日子,太守请客,同时也邀请胡恭寿。胡恭寿不知是计,欣然前往。席间,太守假装偶然与客人谈起画画之事,并故意问客人:“我们这里有位叫胡恭寿的,他的画很有名气,您知道这人吗?”客人道:“不知道。”于是太守便把胡恭寿作的画出示给客人看。
客人一看大叫:“快收起来,别拿这样的画来弄脏我的眼睛!这画糟透了。”太守故意作出失望的样子,说道:“唉!画得不怎么样,可是他的架子却特别的大。”客人说:“你被他骗了。”太守一听十分生气的样子,立刻便把画撕掉。随即邀请客人到另一房间去坐,全然不去管胡恭寿。
胡恭寿仍漠然地坐在老地方,直到太守的仆人提醒他:“刚才主人的脸色,你看到了吗?现在你也可以离开了。”说着这话,仆人拉着胡恭寿就往开走。胡恭寿跌跌撞撞地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