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善用赞美
多少年来,人们总把“拍马屁”视为卑鄙小人的伎俩,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拍马屁,实际上只是“赞美他人”之行为的一个别名。
赞美是同批评、反对、厌恶等相对立的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和行为。一个人不管是通过语言还是通过行为,只要表达出对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喜爱,都可以说是赞美。赞美是一种堂堂正正、正大光明的处世艺术。
人们对赞美并不陌生,然而,真正善于赞美别人的行家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需要学学怎样赞美别人,以更好地工作、生活、发展。
或许你每天都能听到很多对你的称赞和表扬,但又有多少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许你每天也少不了给别人很多赞美,但又有几次得到别人的回应?原因就在于大家虽然都对赞美不陌生,但还没有对赞美及其规律性的东西很好地把握,应用起来也就难以收到高水平的效果,甚至有的赞美适得其反。某单位有一个职员的书法写得不错,另一个职员称赞道:“你的书法恐怕在天下也数第一了。”试想想,这样过分夸大的赞扬谁能接受呢?
中国人历来相信,天下好人多、坏人少。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仁”和“礼”,要求人们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但又过分强调群体生活中的“克己复礼”,使许多人的本性受到压抑。我们周围不乏老实巴交、忠厚正直、能力过人的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成绩,由于在观念上对赞美存在误解,在行动上懒于说别人的好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君子慎言,因而得不到别人的喜爱和欢迎,丧失了提升和发展的机遇。真是领导不满意,同事不满意,老婆不满意,自己更不满意。缺乏赞美艺术,正如鸟之失却两翼,不能展翅飞翔。如果这些正直忠厚、吃苦耐劳。聪明能干的人们掌握了赞扬艺术,岂不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实现他们的价值吗?
许多伟人都是听着众人的赞美声成长起来的,他们对赞美的需要程度有更深的心得体会。林肯是一位相貌相当丑陋的美国总统,他曾以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封信的开头:“人人都喜欢赞美的话。”安徒生也是因相貌丑陋而得不到别人的亲近和喜爱,后来他写了《丑小鸭》童话来寄托自己的渴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中国也有一句老古语说:“鸟为食亡,人为名死”。这些经验之谈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赞美是每个人最需要的,或者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希望有人拍自己的马屁。
人是自私的,每个人最关心的是自己,关注自己的容貌、能力、名声、成绩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追求来自方方面面的赞美和褒扬。赞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名声。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在中国这个传统性很强的社会里,赞美更是人们最期望得到的东西了。然而,赞美又往往不容易得到。
一个人成长或发展的初期,如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刚学开车、初为人师等等,可能要表现出幼稚。笨拙、缺乏经验、信心不足弱点,他本人对自己的每一个小进步小成绩都非常在乎,非常渴望别人能给予肯定甚至赞扬,以激发他的自信和勇气。
《红楼梦》讲到香菱(薛蟠之妾)随薛姨妈进入大观园后,由于羡慕宝钗、黛玉、探春等姊妹的吟诗才能,便拜黛玉为师学诗。一个女人底子薄,脸皮薄,学作诗绝非易事,所以香菱最初有点胆怯,很需要老师给点勇气。黛玉便开导香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后大受鼓舞,回去后废寝忘食地学诗,后来,作了一首不太好的诗给黛玉看,要让别人可能说不怎么样也就算过去了,但黛玉还是给了不少肯定,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再做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香菱很幸运遇到了黛玉这样的善者。宝钗则不同,常常打起香菱说:“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苦笑着说:“好姑娘,别混我。”宝钗这些话真是刻薄,让人无法接受。幸好香菱没往心里去,反而越发用功,后来终于作了首好诗。黛玉等赞道:“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得到赞美并不容易,香菱算是幸运者。一个初出茅庐或初试锋芒的人,不可避兔地暴露出“嫩”的弱点,他(她)的成绩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一个刚刚起步的打字员虽然录人速度由20字/分钟提高到4O字/分钟,但在一个每分钟能录人200字的老手看来不是“小菜一碟”吗?一位勤奋好学,富有理想的大学生刚刚报名参加托福辅导班,就有同学说:“别花那笔冤枉钱了,扔水里都不响,不如把钱要回来请弟兄们撮一顿!”这样的话真是“恶言伤人三春寒”。在一个人起步进取时,又会碰到那么多冷言、恶语、忌妒。赞美,当最需要她时,却往往离你远去不肯来。
当你取得很多哪怕是很小的成绩时,最需要来自老板、朋友或妻子的赞美,然而,赞美却并不像你想像的想之就来。这可能是因为大家只顾及自己而忽视别人的存在。
一名普普通通的女传者,在熙熙攘攘的餐厅里忙碌了一整天,兢兢业业为顾客服务,最后累得筋疲力尽,衣帽不整,两腿发软,两臂发酸,大有撂挑子的感觉。虽然为顾客忙了一天,但竞没有人过来说句感谢的话,她的存在好像没有人发现,真是像生活在繁华的沙漠世界中。正在她备感失望时,一位顾客微笑着过来与她告别;“谢谢你,小姐!你对我们照顾很周到,我们以后肯定再来!”真是“美言一句三冬暖”,这句富有人情味的话把女侍者的疲劳和一些悲现的念头冲到九霄云外,她立即振作起来,微笑着继续为顾客服务。
女侍者从事的是简单劳动,端茶上菜,被招来唤去,在有些人看来有些低贱,他们根本不考虑自己的美味佳肴是建立在侍者们辛苦劳动基础之上的。侍者们需要理解和尊重,赞美是她们最丰厚的报酬,但有多少人留心侍者们的成绩和辛苦呢?更多的人在大吃大喝满足了自己的食欲和享受后溜之大吉,服务员的劳动和需要在他们的脑子里不过是几笔简单的符号。
当你取得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成绩时,非常渴望大家的赞美,但忌妒心理又常常使你得不到赞美,迎来的却是冷言冷语。王飞发表了不少文章,有人评价说:“都是陈词滥调,没有新思想,大部分都是抄袭的”。宋某考上博士后,有人当着他的面讲:“傻得真像博士”。妻子刚提升公司经理,丈夫感觉不平衡,道:“女人当家,墙倒屋塌。”忌炉就像一把火,焚烧着本该温馨和谐的世界。
一个人遇到挫折,显示了他的弱点和能力不足,往往招来非议,有的还被人看不起,这时候想得到赞美实在是不容易。
一位姓张的处长因为性格耿直,顶撞上司被撤换下来,过去的下属和平级领导立刻对他另眼相看,前后态度判若两人,公共场合很少有人与他说话,甚至连个招呼也不给他打。张处长非常消沉,常常不去上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实际上,张处长有他的长处,体贴下情,关心人,爱护人,组织协调能力强,他在任的时候,人们经常称赞他有人情味,但自从被撤下来后,再也听不到赞扬的话语了。
赞美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为什么却不容易得到呢?大体有这样几种原因:
第一,没有真正理解赞美别人的意义,甚至从庸俗的角度理解,认为只有有求于人或讨好巴结人才有必要给对方戴几顶帽子、贴几张花,心地坦诚、作风正派就不要搞这一套。
第二,一些人处世拘谨,老实巴交,觉得不好意思说别人的好话,还顾虑说别人的好话会招事惹非。尤其是对领导、异性和陌生人赞美更产生这些想法。
第三,有些人心态不良,心理失衡,虚荣心和忌妒心重,对成绩、能力、容貌、职务等比自己高的人不肯赞扬,对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又不屑一顾。
第四,许多人只想自己应多争取成绩和赞扬,很少考虑别人也需要自己去赞扬;有自卑心理的人,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对别人赞扬不起作用,也不去赞美别人。
第五,没有掌握赞美技巧和艺术,怕自己赞扬不当反而弄巧成拙,不敢轻易说别人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