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多方关心下属

7.多方关心下属

对下属指导的内容除了工作技巧之外,尚应包括有关人生道理、人性及成败问题,以充实他们的人生经验。

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下属较易理解事物,并能有技巧地完成工作;有的下属则凡事不得要领,交代他去办事情总是无法顺利完成。对于后者,受指责的次数自然很多。而恰当的做法是,身为上司不妨在指责的同时,也传授给他们多方面的经验。

下属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除了工作上和技术上之外,无法学习到其他事物,便会潜伏着某种不堪一击的危险。例如,当自己犯下严重过失,或需要做出判断之际,往往由于视野太窄,而陷入短视或自以为是的危险边缘。

在过去,许多金融机构会一再发生职员挪用公款的事件。其共同点,均是这些挪用公款者的工作态度皆近乎完美,使上司对其完全信任,疏于考核,以至无法防患于未然。

然而,上司忽略教导他们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事情,才是不可原谅的原因。

总之,由于大多数的上司对工作能力强的下属往往疏于督促,使得他们丧失工作的紧张感,以及积极寻找新目标的斗志。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予他们新的紧张感,不妨对他们采取“吹毛求疵”的态度,以找出可于教导的机会。

其实,也许不必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若能经常以上司的身分,令其作定期的工作报告,则可利用种种机会传授意见,以达到教导的目的。

(1)让下属亲身去体验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培养出有才干的下属乃是人人所期望的事,也是身为管理者的职责所在。

然而,如果过于担心下属犯错误,于是事必躬亲;或是给予下属太多的限制,不放心让他们放手去做。那么,此种做法势必将耽搁许多真正具有才干的下属,同时也可能失去许多获得良好构想的机会。

事实上,即使下属偶尔有错,只要过错并不严重,则不必太在意,毕竞犯错误乃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尤其对于新进人员而言。

例如某些烫手或尖锐的东西,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若因为他们具有危险性而不让孩子们去接触,孩子必然无法体会什么叫烫或痛,问时也无法培养孩子正确的判断力。更严重的是,若一次也不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将来只会使他们遭受到更大的伤害。

培养儿童的方法与教导下属的方法并无两样。所以身为上司者应赋予属下更多的责任,并能原谅他们若干的过失,让他们亲身去尝试、去体验,则更能使下属早日成长。

可惜的是,大多数的职员,往往只听从上司的指示行事,不愿自我发挥,真可说是典型的“无责任感主义者”。

不过,下属的缺乏责任感,应归咎于上司的包办。

(2)过程更重要

有一位在某汽车公司担任业务员的大学毕业生,在进人该公司前,心中早有准备,认为公司必定会指定工作量。谁料一开始上司却未查问他的工作成果;提出报告时,他的业绩几乎等于零;但上司却仍谈笑风生地说:“你以为紧逼盯人的攻势就好了嘛?”或“你做得很好呀?”然而,在此同时,他却看到比他早3年进人公司的职员,往往被严厉地迫问推销的成果,这种现象使他大惑不解。

然而,事实应该如此,这说明该公司的教导方法颇为高明。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终于明白了上司的目的:“我一直以为自己在公司就像客人一样,一直受到赞美,心里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拼命努力。直到去年,上司开始追问我的成果时,我才了解,对于新进的推销员,公司只注意他努力的过程,待过程达到成熟阶段时,便开始观察结果了。”

的确,在评估下属的工作时,必须配合他们的能力。对于成就高的下属,以低的评价赞赏,反而可冲淡其感激的程度;而对于成就低的下属,则很难要求他们有较高的水准。所以,在教导下属时,应将成就水准及要求水准放在平衡点上。

当然,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利益”。所以,最终的评价也就在于结果,否则下属便无法有工作的自觉性。

事实上,企业之所以要教育新进人员,最终的目标在于尽早培养出专业人才,在未训练出优秀的人才之前,应考核其对工作的态度是否积极,而给予适度的赞美,以期使下属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并学习专业人员所具备的知识。但在尚未达到专业水准之前,如果只重视结果,极可能使新进人员感到太大的压力,以至于无法安心地学习。

(3)及时总结也是必要的

有的作家感到心情苦闷时,便会借助写作来抒发感情,并常常因此而探讨出心情烦闷的原因,这也可以说是经由文字的过程,使自己更能洞悉问题的症结所在。

事实上,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等于是将自己的想法整理归纳的一种作业。因此,如果要明白下属是否将上司所传达的工作内容完全吸收,不妨让下属写成报告书。由此即可明白下属的理解程度,并借此给他们再教育。

我们在会议或演讲会中,常见许多人低头做笔记。其实,他们多半只是用心于抄写,而未能掌握演说的内容。

为了证明开会的效果,可让下属在开完会后,提出报告,而下属总不好意思交出白卷,此作业也不至于难倒他们,令其感到不安。因此,他们必会将内容重新整理,而经由这种重新整理的过程,会使他们对开会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及吸收。

如果下属对于上司所教导的内容无法一次完全理解,即可让他们提出两次,甚至三次的报告。如此一来,下属便能针对问题作更深人的思考,因而能提高其理解能力。

尤其在教导复杂的问题,或是以口头指示时,若事先要求下属事后必须写成报告书,则下属必能提高其注意力,认真聆听;同时,下属能将听到的讯息,以及自己所整理写下的资料与上司沟通。如此,教导工作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让下属直接面对问题

实习医师在初次操刀动手术时,技术若不够娴熟,有一些在一旁观看的资深医师,则常常会不自禁地加入主刀的工作。不过,大多情况下他们仍按兵不动,完全交由实习医师去做。

因为,此时一旦插手,实习医师便失去提高自己技术的机会,同样也会产生自己永远无法培养独立工作的心理。

就一般的新进人员而言,当他们碰到障碍时,往往会求助于资深的职员。固然,对工作有不明白之处,应尽量请教前辈或上司;但是许多新进人员却在重要的关头或自己无法处理时,便完全交由前辈去做。这种做法不但对自己的成长毫无帮助,而且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要知道,教导下属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下属直接去面对问题。

商场上的搏击与成为医师的过程并无差别,同样是只准成功不许失败。为了解决此进退两难的情况,为了培养下属工作的能力,即使你被认为是个冷漠的人,你仍应站在下属的后面观察,只要对方不会受到重大的伤害,便应将工作交由他们去处理。

若能在平时便采取这种方式教导下属,即使面临类似于“进行手术”一般重大的事情,下属仍可不慌不忙地尽力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