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女护珠
龙女护珠
出自《太平广记》卷四二引《广异记》
咸阳岳寺后,有周武帝冠。其上缀冠珠,大如瑞梅,历代不以为宝。天后时,有士人过寺,见珠,戏而取之。天大热,至寺门易衣,以底裹珠,放金刚脚下。因忘收之。
翌日,便往扬州收债。途次陈留,宿于旅邸。夜闻胡斗宝,摄衣从而视之,因说冠上缀珠。诸胡大骇曰:“久知中国有此宝,方欲往求之。”士人言已遗之,胡等叹恨,告云:“若能至此,当有金帛相答。今往扬州,所债几何?”士人云:“500缗。”诸胡乃率五百缗与之,令还取珠。士人至金刚脚下,珠犹尚存。持还见胡。胡等喜扑固,饮乐十余日,方始求市。因问士人,所求几何。士人极口求一千缗,胡大笑云:“何辱此珠!”与众定其价,作五万缗。
群胡合钱市之,及邀士人,同往海上,观珠之价。士人与之偕行东海上。大胡以银铛煎醍醐,又以金瓶盛珠,与醍醐中重煎。甫七日,有二老人及徒党数百人,赍持宝物,来至胡所求赎,故执不与。后数日,复持诸宝山积,云:“欲赎珠。”胡又不与。至三十余日,诸人散去。有二龙女,洁白端丽,投入珠瓶中,珠女合成膏。
士人问:“所赎悉何人也?”胡云:“此珠是大宝,合有二龙女卫护。群龙惜女,故以诸宝来赎。我欲求度世,宁顾世间之富耶?”因以膏涂足,步行水上,舍舟而去。诸胡各言:“共买此珠,何为独专其利?卿既往矣,我将安归?”胡令以所煎醍醐涂船,当得便风还家。皆如其言。大胡竟不知所之。
译文
咸阳岳寺的后面,供奉着一顶周武帝的王冠,上面缀着珠子,大小像一颗丰美的梅子,历代人并不认为有多么宝贵。武则天在位时,有个士人路过这里,一时高兴,将珠子拿走。因天太热,士人在寺门前换衣服,用纸裹了珠子放在金刚神像的脚下,却忘记收起。
第二天,士人到扬州去收债,路过陈留,住在旅店中。夜间听到几位胡商在争夸宝物,于是披衣上前观看,并由此说起周武帝冠上的宝珠,胡商们听了,大为惊异,说:“早就知道中国有这个宝贝,正要去寻觅。”士人告诉说,已经丢失了。胡商感叹遗憾,说:“如能拿来,定会以金帛报答。如今你去扬州,有多少债务要收?”士人回答:“500缗。”胡商们马上凑了500缗交给他,要他返回咸阳去取宝珠。士人回到岳寺中,见珠子还放在金刚脚下,便拿回来见胡商。胡商一见,喜悦鼓掌,为了庆贺,饮酒作乐,一连十几天,这才开始向士人求购宝珠,问开价多少。士人鼓足勇气,开口要1000缗。胡人大笑说:“你也太辱没这颗宝珠了!”于是同众胡商们商议,作价5万缗。
胡商们共同凑足钱,买下宝珠,又邀请士人同到海边,去考察珠子的真实价值。士人与胡商一同来到东海边。有个大胡商,用银锅煎醍醐,将宝珠装在一只金瓶中,放到醍醐中反复煎熬。7天刚过,有两位老人率领几百人,抱着各种宝物,来到大胡商面前,请求赎买此珠。大胡商坚持不卖。过了几天,那些人又捧来更多宝贝,堆积如山,仍要赎宝珠。胡商仍然不给。到三十几天,这些人都散去了,只见两位皮肤白皙、端庄美貌的龙女,投身到盛珠的金瓶中,与宝珠融为一体,化为膏状。
士人问大胡商:“他们要赎什么人?”大胡商回答:“这颗珠子是天下至宝,应当有两位龙女守护它。海中龙族怜惜龙女,因此拿了各种宝物来赎此珠。我的目标是超脱人世,哪里看得上这些世间财富?”于是拿膏涂在脚上,在水波上步行,离船远去。众胡商追上去质问:“我们共同凑钱买得此珠,你为什么独霸好处?你走了,我们怎么回国去?”大胡商便命拿煎珠用的醍醐涂在船上,说是会有顺风送大家回国。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而这个大胡商从此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