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扶桑
日出扶桑
出自《山海经·大荒南经》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国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海外东经》)
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日温泉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山海经·大荒东经》)
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腓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悲谷,是谓食食;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日入于虞渊之汜,曙于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有五亿万七千三百九里。(《淮南子·天文篇》)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译文
(东方海外的)汤谷有一棵扶桑树,那里在黑齿国北面,位于水中央,是10个太阳洗浴的地方。在高大的扶桑树上,9个太阳住在下面的枝条上,一个太阳住在上面的枝条上。
扶桑树高300里,树叶如同芥菜叶。那里有个山谷叫温泉谷,即汤谷,扶桑树便在汤谷中。10个太阳轮流进出,一个太阳回来,另一个才出去。每个太阳中都载有一只三足神鸦。
早上,太阳从旸谷(即汤谷)出发,在咸池中洗个澡,阳光拂过扶桑树枝头,这就叫“晨明”;太阳登上扶桑树,于是开始远行,这叫“腓明”,也就是天将亮的意思;太阳到了曲阿山,这叫“旦明”,天亮了;到了泉水重叠的曾泉,这时叫“蚤食”,人间该吃早饭了;到了桑野,这时是“晏食”,也便是上午吃点心的时候;再到衡阳,这叫“隅中”,离中午已经很近了;到了昆吾山,太阳升到最高,这叫“正中”,也便是正午;到了鸟次山,这时叫“小还”,太阳开始踏上归程;到达悲谷,这时叫“食”,是午后喝茶吃点心的时候;到了女纪那地方,这叫“大还”,太阳偏西了;到了渊虞,这时叫“高舂”,太阳还没落山,农家还可以舂一会儿米;再到连石山,这时叫“下舂”,百姓停止舂米,该收工休息了;到了悲泉,为太阳驭车的羲和把驾车的六条螭龙停下,这时就叫“悬车”;再前行到虞渊,这叫“黄昏”,光线昏暗了;到了蒙谷山,这叫“定昏”。太阳沉入虞渊水中,周围一片黑暗。经过洗浴,第二天天亮,太阳又会从蒙谷之滨升起,开始另一天的行程。整个行程经历九州七舍,全长五十万七千三百零九里。
在东南海以外的甘水之流域,有位女神名叫羲和。她正在甘渊给太阳洗浴。羲和是帝俊的妻子,10个太阳都是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