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空桑

伊尹空桑

出自《吕氏春秋·本味篇》

 

有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媵女。

汤得伊尹,祓之于庙,薰以萑苇,爝以耀火,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

 

译文

有优氏的姑娘采桑,在一棵大桑树的树洞中得到一个男孩儿,把他献给国君。国君命厨师喂养他,并打听这孩子的来处。有人报告说,孩子的母亲住在伊水边上,怀了孕,梦见神人告诉她说:“米臼中一旦出水,就赶紧往东方逃走,不要回头看。”第二天,果然见石臼出水,于是遍告邻人,并向东跑了十里,回头一看,见城镇已成汪洋一片。她也因这一回头,化作一棵空心的桑树。空桑中的孩子因为来自伊水边,后来又做了尹(官名),因此被后人称作“伊尹”。以上就是伊尹生于空桑的由来。

伊尹长大后,十分贤能。殷王成汤听到他的好名声,派人到有侁氏那里请他做官,有侁氏不同意。伊尹自己也很想辅佐成汤。成汤于是请求娶有侁氏的姑娘为妻,有优氏很高兴,便拿伊尹当陪嫁,送给成汤。

成汤得到伊尹,便在太庙中举行典礼,严格按祭祀的规矩,拿芦苇的烟熏,拿成捆的苇子点火来烧,还拿猪牛的血涂抹祭器,十分隆重。祭祀的第二天,才登上朝堂接见伊尹。伊尹便拿厨师烹调打比方,将治国的深刻道理讲给成汤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