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戎马生涯
第四节 戎马生涯
1935年,抗战前夕,祖父正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青年才俊之时,二太爷认为,祖父应接受新的挑战和历练,于是,托人帮助祖父从军,加入了当时的国民党165师(蒋霎台任师长)。由于此前祖父从秘多年,为此,从军后,他随部队驻守陕、甘、宁边区。祖父主要担任参谋秘书一职。在任期间,多次以165师代表之身份,往返南京,曾得到蒋委员长的热情接待。祖父主要负责甘肃国民党十四师后勤工作。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年10月,祖父作为联络员,奉165师蒋旅长指派,到兰州晋竭邓军(邓宝珊)团长当时的行军路线。邓老带祖父拜见十八军团驻兰办事处彭处长,双方见面,表情热烈,很快达成一致意见,且嘱咐祖父特告蒋旅长速快开拔,绝不发生任何意外。
随后,当494旅(165师改编)到达平凉时,彭处长也及时赶到,祖父奉命负责招待,双方的谈话议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于抗日部队,抗日力量要精诚合作,争取最后胜利。彭处长临行前,介绍蒋旅长到达定边后交由驻军警二团负责,政委甘渭汉以远见卓识,真诚合作的态度,对494旅竭力支持。双方未发生任何不愉快。祖父身为当时的联络员,也深感欣慰。暮年时,每每谈及此段经历,祖父总会饱含深情的说:“国难当头,也算尽绵薄之力。”
1938年,抗战紧张之际,祖父所在驻地,国共两军,时有摩擦发生,祖父曾多次找当地负责人王专员畅谈此事,双方以尊重边区行政权完整为前提,达成协议,最终避免多次冲突。可当时,在其他各条战线,国民党军队,不时制造麻烦,大大削弱抗日力量。而祖父所在494旅,驻扎陕、甘、宁边区多年,国共两军,愉快相处,堪称国共团结抗日之楷模。
关于上述细节,祖父生前在他80多岁高龄时,根据自己的回忆,亲笔书写了两份回忆片段:第一,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回忆。第二,关于墁牛坡——四百户战役的回忆。
从自述中可以看出,祖父做事认真细致,智慧灵活,效忠国家,渴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祖父身为普通百姓,能有如此远大情怀,令后人景仰。祖父生前曾写过一首自嘲小诗,从中能够想象当年抗战的艰难和战士们的辛苦。
自嘲
1982年11月
无文不武乘风行,
国势催当抗日兵。
驻守三边雪埋膝,
回防荔郃帜更名。
每惭伏案终自误,
求归束手一身贫。
今已七零加五载,
试修六妙证平生。
(注:三边即陕北的定边、安边、靖边。荔郃即陕西的大荔郃陽县。六妙:禅语《六妙门法》中数、随、止、观、还、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