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重返故里
第一节 重返故里
1940年,远在前线的祖父,接到家书一封,曾祖母因日夜牵挂儿子,茶饭不思,一病不起,家人见此情景,执意要祖父离开战场。艰难抉择,祖父一向孝顺,几经思考,为弥补多年不在父母身边的缺憾,祖父准备选择离开部队。但不舍的战场,不舍的战友,岂能说走就走。就在祖父举棋不定之时,又接家电一封,曾祖母即将病危。百善孝为先,祖父那个年代,“不孝”二字,实属难以背负。祖父只好暂时离开部队,日夜兼程,赶回老家。
进了家门的祖父,直奔曾祖母的房间。当看到曾祖母的身子已经很微弱,无力坐起时,祖父急忙跪在曾祖母床边,泣不成声。躺在病床上的曾祖母,眼神里充满期盼。当祖父出现在她眼前时,曾祖母也是满眼泪花,吃力却又高兴的对着祖父慢慢说:“儿子,你回来了。”紧紧抓着祖父的手,久久不愿撒开。但最终还是撒开了。曾祖母就这样匆匆离开人世,和祖父只说了一句话。也许她留着这最后一口气力,只为等待儿子。当她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小儿子时,她了无牵挂,平静长眠。
曾祖母生前,最为担忧祖父安危。提起祖父,她总是抹眼泪,担心祖父会不会战死。每天催促家人,想方设法打探前线的战况。“儿行千里母担忧”。祖父常给我说他深有体会。祖父讲起曾祖母时眼眶总也湿润。他说幸见其母最后一面,人生中的遗憾稍有所减。
母亲的离世,让祖父又一次痛失亲人。难过之余有更多的遗憾和自责。多年在外,从仕从戎,内心深感愧对父母及家人。送走母亲之后,祖父的几位哥哥问及祖父接下来的打算,祖父一时间无法回答。但一想到部队及前线的战友,祖父的心情久不能平静,好男儿志在四方的信念,依然鞭策着他。就在祖父决定再次准备启程远去前线时,也许地下有灵的母亲太疼爱儿子,又一次留住了儿子。
当时地方政府得知祖父经历,便安排任命祖父担任会宁县教育科长。就这样,祖父永远告别了思念已久的部队和战友。于1941年5月20日至民国1944年11月14日担任会宁县民国时期教育科长(即现在的教育局长。会宁县教育志有记载)。后任县参议会参议员。早在1943年曾参与创办纺织生产合作社。
祖父任教育科长期间,对县教育实施了各项改制措施。在重视德、智教育的同时,有过部队经历的他,对体育也很重视。1942年3月4日,在县政府统一部署下,举办了第一届会宁县师生运动会。当时的运动场设在文庙大会场(现今的会师纪念塔所在地)。大约300人参加,有些偏远山区的运动员,当时都是步行来县城参赛的。祖父说运动员们的精神令他非常感动。运动场上,自始至终,团结友好,实属可贵。祖父无论做何工作,都能任劳任怨,身体力行,尽职尽责。对上司尊敬,待同事谦和,团结友善。短短几年间,祖父也为会宁桑梓教育做出了点滴贡献。在此,我将祖父在暮年时经过回忆,亲笔所写的有关会宁县早期教育概况,以及会宁县第一届体育运动会的概况两篇文章呈列如下:
1945年,由于工作需要,祖父又被调回兰州工作,担任国民政府民政厅视察一职。任职期间,祖父经常出差,主要往返兰州至南京。家中三个孩子只能由祖母一人照顾。据我父亲回忆,祖父来兰工作时,我的姑姑当时9岁,父亲5岁,二叔年仅2岁。祖父和家人住在现在的兰州静宁路一带,当时二太爷的两个儿子,即我的四爷和七爷(我祖父排行老五)住的地方也离我祖父家不远。祖父每天下班后总要和兄弟们聚聚,谈谈老家的大小事。据父亲回忆说,当时祖父的工资较高,他们小时候吃的穿的都比较好,祖父每月都要拿出点钱接济其堂哥堂弟,二太爷的恩情他永远都记在心里。父亲说他小时候,经常去祖父单位,进出民政厅大门时,大人们都要经门卫叔叔检查完毕方可出进,而他和祖父同事们的孩子常常进出自由,心里感到很神气。大院里环境优雅,干净整洁,非常安静。晚饭后,有的时候祖父带着我父亲和我姑姑去他单位院子里散步,祖父见到叔叔阿姨们总是彬彬有礼。有时候祖父也要回单位加班至深夜,祖母总在夜灯下做着针线活,静静等待祖父的回来。
祖父自幼对父亲他们要求严格,每天让祖母监督他们读书认字,下班回来小考一番,若表现不好,手心就要挨上几小板子。当然,祖父闲暇时会带家人一起逛公园、赶庙会、吃小吃。甚至有时会和祖母一起带孩子们去黄河上滑冰。父亲说,小时候,黄河每到冬季,河面上都要结厚厚的冰层。每次他都玩得好尽兴,有时棉裤全湿透,还不舍离去。但有时伙同小朋友一起偷偷去溜冰,很晚回家,祖母焦急的等候在门口,父亲早已做好挨板子的心里准备,不出所料,祖母狠狠揍他一顿。随后又很心疼,安慰说,主要怕我父亲有危险。父亲的这段经历,我从父亲的口中听过好多遍。最早是我小时候,我们姐妹要求父亲讲讲他的童年,父亲讲起来总是那么的投入,仿佛那是他人生中度过的最辉煌时刻。可每每讲完时,父亲的脸上总有一丝丝的难过。祖父工作忙碌,每天早出晚归。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事坦诚相待,工作中很少有失误或过错。但工作之余,祖父多年养成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从未改变,晚饭后总要看书至深夜。而作为家庭主妇的祖母,对祖父和孩子们的关心照料,无微不至。
岁月有时总不随人所愿,父亲快乐的童年生活,将随祖父的再次选择而发生变故。美好的记忆只能留在儿时。1949年lO月,全中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国上下,无不欢庆。而祖父因多年从事的是国民政府工作,时局的变化,让他再次举棋不定,顾及到家人的方方面面之后,一向做事谨慎的他,顾虑重重,几经深思,最后决定辞职。当年11月,经民政厅同意,批准祖父返回老家定居。1950年,祖父手持西北军区办事处的政府批文,告别了工作、生活多年的民政大偻,告别了兰州的亲人好友及同事,雇人租了三头骡子,携带家人,从兰州出发,重返故里。一路风风雨雨,长途跋涉,别样的选择,别样的心情。人生总在未知中进行。等待祖父和家人的命运如何,只有亲自经历,方能体会。而祖父在自述中写道:“虽然人生几何,但无丝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