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业余生活
第三节 业余生活
祖父虽然酷爱读书,但他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祖父很有情趣,也非常热爱生活。在我的记忆中,祖父有很多嗜好:下象棋、种旱烟、养兔子、练书法、打牌、练气功等。我十二三岁的时候,祖父每天早晨去耕地,下午基本不干农活。每天下午四点,邻居刘爷爷准来我家和祖父下棋,两位老人手持小凳,坐在院子西边的阴凉处。祖父打开象棋盒子,铺开棋谱。祖父的棋盒很旧,棋坨很大,木制的,有的棋坨上有很深的裂缝。每次下棋,两位爷爷都很投入。刚开始,他俩有说有笑,但当棋谱上的棋子越来越少时,两人谁也不说话,同时情绪都较激动,只听到双方碰棋子的响声很大,同时两人时不时倒腾着手中被吃掉的棋坨。我们几个孙女,有的坐在祖父旁,有的坐在刘爷爷旁。刘爷爷和祖父关系甚好,比祖父年长两岁,也很有学问,我们称其大爷。有时,两位爷爷下完一盘棋需要很长时间。由于我们不懂象棋,观看一会后,我们便去邻居家玩,等到我们回家时,两位爷爷的棋也下完了。我们不知道哪位爷爷获胜,但从两位爷爷的表情上,准能看出谁是赢家。有时看着大爷严肃的离开我家时,就知道肯定是祖父获胜。而祖父看上去并不激动,他好像很自然。我便问:“爷爷,象棋怎么下?爷爷脱口说,马走斜日象飞田,卒子直进炮翻山。”啊!原来象棋这么简单。祖父只是抿抿一笑。
第二天下午,刘爷爷依然面带笑容来我家下棋。两位爷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布阵较量。我眼尖手快,先帮祖父“上马”,接下来“炮翻山”。祖父拍我的手说,这孩子,别乱动。大爷看着我直笑。最终,在我不停的胡乱帮忙之下,几盘棋下完,祖父输的都很干脆,但祖父一点也不怪罪我。此时,大爷看上去很满足,他笑眯眯地帮着祖父收拾棋坨。之后,还要和祖父拉拉家常。有时候,两位爷爷不下棋,他们手里各拿一张参考报翻看,过一会,再相互交换看,看完之后,开始聊天。聊天过程中,两人偶尔也为书报上的某段话争论不休,但大多时候,两人意见一致。酷爱读书的两位爷爷,每天都要相聚。大爷每次离开我家时,祖父都要陪他出大门,看着大爷迈着愉快而轻松的步子朝他家走去,祖父看上去也很高兴。酒逢知己干杯少,棋逢对手古难求。两位爷爷由邻居变为棋友,最终为知己。
话说祖父的种旱烟。我不记得祖父何时抽的烟,但祖父抽的不多。我家的菜园子里,有一棵很大的玫瑰花树,每年花开时,花香四溢,整个庄子周围都能闻到其香味,花朵又大又漂亮,有时候,我们姐妹各摘一朵,插在自己的头发上,感觉很臭美。但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物尽其用,只用于观赏。玫瑰树阴下,由于土地不肥沃,祖父就在此地每年种下两畦旱烟,在祖父的精心培育下,烟叶长的很宽大,待烟叶生长到一定时候时,祖父便摘下所有叶片,然后在大门口找一块空地,清扫干净,将烟叶片一一摆放整齐,在太阳下不断翻晒,当烟叶干透,一抓就碎时,祖父便小心翼翼的收在簸箕里,一点一点的揉成细沫,然后装在一个较大的布袋里存放起来。有时家里来亲明,祖父顺便送他们一包。
祖父养兔子的经历,总能让人想到遗憾二字。祖父很疼爱我们,看着我们处在成长发育的年龄,个个瘦骨嶙峋,总想改善我们的伙食,于是托人给家里弄来两只兔子,一雌一雄。由于兔子繁殖很快,我不记得过了多久,祖父的兔窝里多了好几只小兔子。祖父每天精心喂养,他说等兔子长大了,给我们做兔肉吃。我们也非常期待,每天都要去兔窝看好几遍,看着毛茸茸的兔子,一天天长大,不停的追问祖父,啥时候吃兔肉,祖父说,快了。
有一个夏天的晚上,我被雷电声惊醒。只听到窗外,风疾雨骤,雷电交加。母亲说,好像外面下冰雹,轰隆隆,噼里啪啦,叮叮当当的雨声,有节奏的打在我家的台子上。一道道电光划过,吓得我和大妹将被子闷住头,只听到大雨哗哗的下了将近一夜。第二天早晨,我家南边的院墙被大雨冲塌,可凑巧的是祖父的兔窝刚好搭盖在这面墙下,可怜的兔子,无一幸免。我们看着祖父用手轻轻抛开泥土,将小兔子一个一个取出,毛茸茸的兔子,早已面目全非,全家人心里都很难受,我们谁也不敢提及吃兔肉之事。祖父一声不吭,把从泥土中取出的兔子,慢慢装进背篼里,然后背上背篼,缓慢朝远处的田地里走去。此时的祖父,弯腰驼背,脚步沉重,父亲和二叔告诉我们,别去打扰祖父。打那以后,家人都不再提兔子二字。
过了好长时间,就在全家人几乎忘记兔子之事时,二叔托亲戚给我家又送来四只兔子。久违了的笑容,重新出现在祖父的脸上,而我们更是兴奋不已,赶紧帮祖父给兔子搭窝,这次选择了离院墙远一点的地方。祖父用较粗的树枝,精心设计搭建,我们爷孙整整忙活一天,兔窝终于搭好。几只可爱的兔子,有点不适应新的环境,见我们接近,东躲西藏。但没过几天,就特别喜欢我们给他们喂草。有时候,我们姐妹,各自端着饭碗,蹲在兔窝旁边,边看兔子边吃饭。洁白如雪的毛发,红宝石般的眼睛,真是可爱至极。总之,兔窝是我们每天必去的地方。我每天都要清点数字,有时候缺一只,我就很紧张,赶紧去汇报祖父,祖父说,没关系,它一定藏在地下室。我问,哪有地下室?祖父说,兔子最喜欢打洞,它们打洞的速度很快,我心想,难怪找不到另一只。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去清点兔子,却意外的发现,兔子不但没少,反而多出两只,再数一遍,又多出一只,激动的心情,不知如何是好,飞一般跑去告诉祖父。其实,祖父早已知道兔子产下了小宝宝,但不确定共有几只。于是,数清兔子的准确数字,便成为我们姐妹争论的焦点,大妹说六只,小妹说五只,我说八只。兔子从洞里蹦出蹦进,最终我们谁也确定不了。总之,从此以后,祖父的兔子越养越多,但还是无人提及“兔肉”二字。我们只觉得这些小家伙,给我们增添快乐的同时,像家人一样,叫人舍不得离开,所以,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丝毫也不期待吃它们的肉。但是,残忍的一幕还是上演了。
有一天早晨,我刚起床,就听到大门外,人多声杂,跑出去一看,左邻右舍的邻居们,聚在我家大门口,再仔细一看,祖父的兔窝,一片狼藉。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只听到一位邻居大婶说,昨夜她家的几只鸡,全都被吃掉。原来罪魁祸首是狐狸。从小听大人们讲,狐狸最爱偷吃鸡,怎么连兔子也不放过。艰难的岁月里,大自然里的生灵们也懂得适者生存的选择。无奈接受事实之后,祖父再没养过兔子。
时光飞逝,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八十年代初开始,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在我的家乡,家家都有剩余劳动力,村民们都急于走出去,创致富之路。乘着改革的春风,祖父鼓励父亲,走出家门,远离家乡,大胆尝试。于是,父亲带领少数村民,投奔省城工作的伯伯和叔叔们。在亲朋好友的帮助和支持下,父亲和村民们临时组建一支工程队,父亲任队长。父亲接管的第一个小工程是修路,五泉山下的一条马路。
那一年,我刚好上初二。我清楚地记得,九月份快开学之前,我和弟妹都要去学校报到,那时的学费虽然不多,但母亲身无分文,于是让我去兰州找父亲。母亲帮我联系搭乘某村民的手扶拖拉机,经过两天两夜的颠簸,终于来到兰州。当我亲眼目睹父亲和同去的村民们,他们像如今的农民工一样,睡在很简易的马路帐篷里,吃着简单的饭菜时,我内心非常难过。但当时,大伙和父亲都不怕苦不怕累,他们在很短时间内,提前完成修路任务。父亲的诚信和保质保量的工程,不仅使他和村民们挣到了第一笔钱,而且也为他们的团队赢得了好口碑。
接下来的短短几年间,父亲和他的团队,以超人的毅力,惊人的速度,一流的质量,如期完成省交通厅、公路局交给他们的各项重大工程项目。如:敦煌机场、中川机场、阿勒泰机场的扩建,天水渭河桥的修建,以及国道109线、312线的修建等。父亲多次得到省公路局的表彰和嘉奖。不知不觉,父亲成为白草塬一时的“万元户”。
“万元户”在当时的年月听起来好富有。但父亲说这是他和大伙们用无数汗水换来的。父亲亲自告诉过我,敦煌机场和阿勒泰机场的修建最为辛苦。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修跑道。修跑道难度不大,但平面要求很精准。工期往往很紧,父亲和大伙不分昼夜的加班。敦煌机场海拔一千多米,地表为干旱的戈壁荒漠,昼夜温差很大。父亲说,夏天是完成工期的最好季节,他们每天顶着酷暑加班加点干活,沙漠里的高温将他们晒得人人身上掉皮。夜间莫名的风沙时不时的刮起,有时掀翻他们的帐篷。父亲曾告诉我说,当时他们的饭菜里时常有沙子。沙漠里刮起的大风,总是夹杂着不一样的恐怖声音,感觉像电影中的鬼叫声一样,很是渗人。
阿勒泰机场的修建更是苦不堪言。父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道面扩建。当时父亲带着二百人,从兰州火车站出发,到乌鲁木齐一家宾馆,由于房间有限,他们没有足够的钱,大家只好睡在宾馆大厅,几经周转到达阿勒泰,这里的纬度与东北的漠河相近,年平均气温很低。父亲说,这里的夏季很短,气温平和。而冬季严寒漫长。他和工友们在这里待了一年多,为了赶工期,为了早日和家人团聚,为了能多挣点钱,他们吃尽苦头,熬过酷暑严寒,最终如期完成任务。父亲说,当他们亲眼目睹飞机首次平安降落在他们修建的跑道上时,他们也会欣喜若狂,往日的苦和累早已抛之脑后。
父亲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心血和汗水挣来的钱倍感珍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父亲艰苦创业,我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祖父不再抽旱烟,父亲给祖父买来“黄金叶”牌的香烟,祖父每天看上去心情很好。客人到我家,祖父毫不吝啬的拿出香烟,同时原来的白开水也换为茶水,并且还有白面大饼或油饼招待,离开我家的客人们,总是茶足饭饱。有趣的是,有些依然比较贫困的村民,干完自家的农活,累了饿了之后,总要找借口来我家坐坐,我的父母都很好客,人来我家,都是热情招待,农村人很实在,任何时候都要端上吃的、喝的。看着他们高兴的离开我家时,我父母也很满足。
致富之后的父亲,并未忘记家乡。他常听祖父说,想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教育是根本。希望家乡人的孩子们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想到我的三个姐姐,均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父亲慷慨解囊,为家乡人民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
首先,父亲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投资捐款。这一善举,博得了家乡人民的爱戴和感激,同时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赞扬。我家墙上,挂有一面县教育局颁给父亲的锦旗,上面写有“桑梓教育”四个大字。我每次和父亲闲聊时,父亲都要指着这面旗诉说当年创业的艰辛,同时每天能看到这面旗的欣慰。
我的家乡白草塬一望无际,人口众多,党的富民政策使得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口袋里有了些许钱的乡亲们,总要置办一些自家需要的东西。但即便是小东西也得远去三十里以外的河畔购置。为方便方圆百姓购物以及农产品交易,父亲亲自出资,同时联络当地其他几位社会贤达,配合白塬乡政府,在白草塬街,新建农贸市场。这一举措,再次赢得了乡亲们的高度赞扬和拥护。
如今的白塬街,发展迅速,街面宽敞,一眼望去,繁华整齐。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不同店铺紧密相连。每到年关时节,全白塬的老百姓都要聚集在此,采购他们最满意的商品。每年我也会回老家一两次,每次走过这条街,我心情久不平静。一是为父亲曾做过的善事所感动,二是思念。因为就在这条街上,我曾跟在父亲的灵车后,放声大哭。
父亲去世后,出殡那天,按老家的规矩,灵车最好抄小路走捷径。可天公偏不作美,当天突降大雨,我们不得不护送父亲从白塬街穿过。一百多人的丧葬队伍,哭声暴雨声沿街而过时,各家店铺里的主人早已等候在自家门前,一一向父亲的灵车叩首。这一感动场面是家乡人对父亲的最好送礼。
伴着雨水泪水,踏着泥泞的道路,拖着沉重的脚步,终于到达父亲的墓地。就在大家为下葬之事左右为难时,天公就像多变的孩子,天气突然大放晴天。下葬的一切后事,顺利完成。返回的路上,我听到有位村民说:“和老爷子好有福呀。”说真的,我从父亲的身上,看到的是祖父。大气、善良是他们父与子的共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祖父心身得以全面放松。于是他开始了一项自己最喜欢的健身运动——真气运行法。祖父托兰州的叔叔,买来好几本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真气运行创始人李少波的作品。他仔细研读,认真实践,坚持锻炼,每天坐功早、中、晚三次,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祖父的身体越来越硬朗,每天看上去面色红润,原来的驼背,渐渐变得直挺许多。他常给我说,他年近八旬,走路不用拐杖,感冒不用吃药,生命在于运动。他很享受生活,感谢党的富民政策。祖父流露出对生活的满足,在我看来,他在慢慢找回“自我”。
其实,祖父还有一项酷爱做的事,那就是打牌。这种牌并不是扑克牌,而是民间的一种传统游戏牌,我家乡的人都称“掀牛九”。这种牌是长条形状,牌上没有数字,只有不同的圆点,黑红两色。三人就可以玩,每人十六张牌,但通常都是四人一组,轮换玩。我们全家都喜欢玩这种牌,尤其是我母亲,玩牌技术一般,运气却超好,每次都能抓到好牌。我记得,每逢过年,我家好是热闹,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天天玩牌,人人参与。姐姐们一桌,弟妹们一桌,还有一桌,由祖父、父亲、二叔、母亲四人组成。我最喜欢观看长辈们的这一桌。玩这种牌,我认为,主要是牌运,其次是智商,最后是胆量。牌桌上的四位长辈,不同的性格,流露出各自不同的出牌方式。祖父和父亲属于保守型。手里抓到好牌还要三思,不轻易出牌,有时候好牌反被作废。而二叔和母亲,属于大胆型。抓到的牌并不好,但通过大嗓门、瞎忽悠和冒险出牌,最终赢了牌。祖父和父亲还念念有词的说:“抓到这么烂的牌,竟然敢出,并且赢了牌,真是敢拼才会赢。”大家接着哄堂大笑。此刻的我,看着家人健康快乐,和睦相处,生活乐道,心想,这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