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寻归自我
第四节 寻归自我
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祖父也不例外。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周围人常说:“人的命,天注定。”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自己的命运似乎已经确定。但纵观祖父一生,我要说的是每个人还有另一种尚未确定的隐秘命运——那便是精神生活的命运。相信灵魂会轮回转生。佛家常讲六道轮回,一切有情,皆以诸欲因缘,自作自受,好人终有好报。
祖父一生走过,半生农民。他握过笔,扛过枪,经过商,种过地,也议过政。他耕耘田地的同时,不忘耕耘自己的灵魂。他用善举、豁达、执着最终合成自己的小百科全书。他用酸、甜、苦、辣、成的五味人生构成我眼里的五种色彩。他带走了书本的钥匙,却把美德锁在了家人的记忆。在茫茫人海中,他不为别的,只为寻回——“自我寻回”。而在寻回的旅途中,他曾疲惫不堪,无所适从。失望绝望均有过,泪水汗水亦伴随。
品书如品人,祖父的人生书,给我以智慧的提升,灵魂的洗礼。美国摩西奶奶曾在她的作品《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中说:“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你喜欢的人在一起,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祖父与世无争,孜孜不倦,一生做自己喜欢的事,坚守自己的价值观。由童年的快乐、少年的朝气、青年的风华、中年的落难与艰辛,再到暮年的快乐,仿佛他的人生回到了原点。但这圆圆的轨迹,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人生无法重来。也不是宿命的注定,因为人可以改变命运。这种完美回归,并非人皆有之。唯有执着方可打开灵魂深处的成功之门。
1991年5月14日,为我全家悲痛之日,不眠之夜。我的祖父病床一月后平静的离开人世,永远,永远!阴阳先生将他的墓地选在我家乡的南山脚下,因为那里有我的祖母等候已久。祖父回归了自然,与大地相融,他的身体五官掩埋于黄土之中。他的灵魂、他的精神却迈向个性,走向自我。他找回大地,寻归自我。他像一颗常青之树,永远扎根于家乡的南山坡下。
如今,我的父母也已回到祖父母身边。冥冥之中,天地有眼,父母的坟茔也被选在了祖父母身边。这也是我父母和祖父母的天缘。父母的匆匆离去,在我姐妹兄弟心中,留下抹不掉挥不去的伤心与难过。人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四位亲人重聚天国,重谈昔日的苦与乐,悲与欢。
祖父走了,走前留给家人的并非钱财,而是经历。一段述说心路历程的录音和一首发自肺腑的小诗。这笔财富,给我家族世代受用。
国事家事心满意,
有我无我数攸关。
看人间沧桑八十余年,
无怨无忧未失书生本色。
在国家稳定大治之日。
了望了凡应当撒手红尘。
和养斋自鞔
祖父临终前几天,他无力拿起笔墨,口述让二叔的大女儿带笔写下上述遗言。的确,生命如水也如镜,祖父的短短几行,照出了他的修为,照出了他的胸怀。
今天,我以真诚的态度,浓浓的思念,感恩的情怀,家人的重托,将祖父生命历程中散落的种种碎片,一一捡起,集成《重抬祖父故事》,告慰祖父:安息!!!
模仿祖父的笔墨,把脉祖父的心境,我用以下文字作纪念:
无题
无忧无虑度童年,风华正茂恰少年。
戎马数载守边关。生死之结战友缘。
故里重返因在何?忠孝从教尽绵薄。
曾几何时人生梦,寒窑虚度叹无能。
问君能有几多愁,食不果腹愁更愁。
善睦乡邻度难关,勤劳致富情返还。
借问心灵何处寻?诗词报纸方解忧。
闲来踱步无处游,吟诗徘徊田地头。
儿孙满堂重相聚,容膝小屋勿忘记。
暮年佳事连不断,老当益壮余热显。
国事家事须莫烦,了无遗憾撒人寰。
心平静躺南山边,妻儿重聚天国欢。
白塬农夫谁最爱,寻归执着数养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