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无奈选择

第二节 无奈选择

  人生二字,书写容易经历难。生活中的落差有时给人以动力,但有时会使人有种莫名的惨败感。祖父的人生路上,不断上演着这种落差。重返老家的祖父一家,自然是投靠其大哥和三哥。当时的两位哥哥,在经营土地的同时还兼做粮食中介生意,家业在当地小有名气。大哥经营的土地范围主要在六十铺,三哥的土地主要在甘沟。家族其他各房生活均也衣食无忧。和家堡子在当时的六十里铺街较有名气。家大业大,人人羡慕。祖父和全家人重聚一起,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心里话,重回故里,重抬记忆,家人给予祖父的快乐和幸福,让祖父瞬间忘记旅途的疲劳和心中的迷茫。长兄如父,两位哥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使得祖父找回了久违的家族感。热闹、自由、心情放松、不闻政治,只闻家事,祖父的思绪得到暂时的平静,仿佛又回归到了儿时,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

  祖父总是说,回家的感觉真好,有家有温暖。几年的都市生活,按部就班,他虽深感充实,但闲暇之余,常有思乡、思亲之心。此次重回家乡,又是一次人生选择。回至老家的祖父一家,大多时候住在其大哥家里,当时家里的生活较为富裕,但这一切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作,特别是大哥三哥,起早贪黑,为大家族出力不少。祖父想尽其所能的帮助两位哥哥,但哥哥们十分客气,对祖父依然疼爱有加,照顾周到。他们深知这个多年在外的小弟也很不易,所以不让祖父参与任何家里家外的大小劳动。大哥每天叮嘱祖父一家好好休息,衣食住行都安排的十分妥帖。三哥总是忙里偷闲来祖父家问寒问暖。哥哥们的盛情,祖父难以回绝,感恩之情只有暂记心底。

  祖父每天依然以看书打发时间,祖母常帮家人干点家务。祖父时常会带孩子们漫步山野。孩子们尽情游玩,祖父静坐山头,望着眼前的小路、田埂、野花、飞鸟、山峦、夕阳、炊烟时,久违了的乡野,此时此刻让祖父深感欣悦,流连忘返,他会情不自禁的吟诵五柳先生的诗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祖父像快乐的众鸟一样,找到了归属之感。他心里十分感恩和满足,他爱家人,更爱家乡。生活的世界,离不开城市也离不开乡野,城市与乡野,相异相融,彼此青睐。兄弟情,故乡情,都令祖父向往和珍惜。

  至于祖父的二哥,由于多年外出行医,医术较高,小有名气,待人善良,慕名找他看病的百姓很多。1940年他行医来到会宁河畔,在河畔待了一年半载,这里的风土人情留给他美好难忘的印象,于是他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河畔购置土地数十亩。1942年携家人迁居河畔,并将闲置土地修建为私人旅店,雇人经营,自己开诊所,方便百姓就医,全家生活基本无忧。无论旅店还是诊所在当地都很有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广泛流传的民间谚语。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人人都爱讲命运,究竟什么是“命运”?清华大学教授徐葆耕先生所著的《西方文学十五讲》中有这样一段话:人非常可悲的意识到,自己在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光是面对着自然界对自己的控制,而且有一种神秘的、自己根本无法掌握的力量在支配着自己,使自己在一条自认为平坦的大道上往前走的时候,却忽然跌人了陷阱;本来想向东,结果走到西边去了。这种神秘的、自己不可知的、令人感到恐怖的力量就叫做“命运”。

  我不知道这段话用在祖父人生路上是否妥当。但祖父回老家不久,从1950年至1951年,全国经济萧条。两位哥哥的生意基本没有盈利,驻村工作组时常找祖父的哥哥谈话,要求停做生意。1952年,土地改革的大幕如期拉开,向来以土地发家的大哥、三哥,首当其冲被推到风口浪尖。顷刻间,家中房子、土地、财产全部被没收。家人遭到隔离。父亲回忆说,一夜之间,家里的财物被抢劫一空,衣物、被薄均被烧、抢。全家人被赶往驴圈,不许随身带走任何财物,只允许多穿几件衣服。经营土地的大伯三叔不许擅自离开,等候处理。

  至于祖父,由于在被抄家时,从祖父的箱子里发现一本《马克思著作》。有关人员认为祖父走的是马克思主义路线,符合当时国家政策,没有反对共产党的嫌疑。地方政府通过仔细核实祖父的个人简历之后,对祖父及家人的去留问题,同意让祖父做自由选择。而对于时下的祖父来说,身无分文,手无寸土,两位哥哥前途未卜,且自己毫无从农经验,离兰随身所带家产也一同被没收殆尽。祖父心想,眼下解决家人安身之地迫在眉睫,思前想后,1952年,祖父决定携家人投奔远在河畔的二哥一家。就这样,祖父再次启程,重新选择。

  日夜兼程来到河畔,多年未见的兄弟二人突然相逢,心中的喜悦一言难尽。二哥自幼疼爱小弟,面对祖父当时的处境,他不但出手相助,而且尽力打探大哥和三弟的消息,同时想方设法帮助家族中人。他也深知祖父多年工作在外,无任何农耕经验,同时也打心底不忍心让小弟去干体力劳动,于是将自己的旅店生意分至祖父一半,并鼓励祖父振作起来,从头开始,一切困难都会过去。感谢之余,祖父别无选择,只好学习经商。我父亲和二叔也相继被安排继续读书,姑姑已经中学毕业(兰州女子中学)。当时河畔小学的校长正是祖父的亲侄子,即祖父二哥的长子和克孝。在兰读书期间,曾在祖父家里吃住过,叔侄二人感情很深。祖父一家的到来,给他们增添了欢乐,同时家族人口的壮大,让大家又有一种大家庭的感觉。多亏其二哥的全力帮助,使祖父一家暂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