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材元素
题材元素是指电视新闻节目报道的具体题目范围,又是指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14]。按照题材的领域来划分,电视新闻节目有经济新闻、政治新闻、法律新闻、体育新闻、科教新闻、军事新闻等。广东卫视的《财经郎眼》以财经类新闻评论为特色。节目以固定嘉宾郎咸平、主持人王牧笛和另一位非固定嘉宾如企业家、财经方面的专家、知名人士等通过谈话聊天的形式来解读财经新闻事件,讨论中国现象,让观众从个案中了解其背后的体制、结构和观念。
按题材的受众年龄来划分,有不同年龄段的新闻节目。少儿新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袋袋裤》、中央教育电视台的《少儿新闻》、浙江电视台的《小智情报站》、武汉电视台的《武汉少儿新闻》等。
按照题材的地域来划分,可以分为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如中央电视台的《环球记者连线》、《世界周刊》等均以世界新闻为主。福建海峡电视台的《今日海峡》节目主要以海峡两岸为关注点,内容涉及台湾岛资讯、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以及大陆台胞等“跨两岸”的题材,是了解两岸信息的重要来源。
按题材的新闻性来考虑,主要有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等几大元素。从时效性来看,随着手机、社区网站、微博的发展,很多网民纷纷承担起“新闻播报”的职责,使新闻消息能在第一时间传播,而电视则在此方面显示出自己的弱势。电视新闻节目要与新媒体竞争,也要在时效性上下功夫。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核实有关情况后在当天14点50分,以滚动字幕方式作出报道;15时,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进行头条口播;15时20分,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震发3个多小时后,第一批记者赶赴现场发回报道,在温家宝抵达成都机场10余分钟后,《新闻联播》播出了总理在专机上的讲话,充分体现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从接近性来看,很多省市县电视台以当地新闻为主要内容,当地群众更易于接受。从新鲜性来看,中央电视台走基层专栏《蹲点日记》的记者深入到基层中,采用“蹲点”的方式发现新闻,改变了传统的“先有线索再去采访”的逻辑,使新闻更加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