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借鉴

二、借鉴

1.电视新闻节目与其他媒体

电视新闻节目要充分借鉴包括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的优势,以开放的心态和其他媒体合作。白岩松曾说过:“未来的媒体是嫁接的,各种媒体的边界变得模糊,这是我做《新闻1+1》的感受。通过这个栏目,我们把来自报纸、网络的话题、意见、各界声音汇总到电视屏幕上,一个小时后节目又会出现在网络上,我们已意识到这是一个网络、电视、平面媒体融杂在一起,只不过是在电视上直播的栏目。”[25]具体来讲,电视新闻节目可借鉴利用以下媒体。

第一,电视新闻节目与广播。辽宁卫视的《说天下》除了在电视上进行直播之外,还会在调频FM90.4和AM882重播。与此相似,太原调频FM91.2转播和共享太原电视台的《新闻快车》节目,使得广播受众也可以听电视节目。这种融合使电视新闻节目充分利用了广播资源。

第二,电视新闻节目与杂志。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电视新闻和杂志融合的最佳体现。它借鉴了杂志的编排方式,整个节目由若干个板块组成,主持人一般负责每个板块的串联,可融合消息报道、评论、访谈等多种形态,代表节目如美国CBS的《60分钟》、德国ARD的《新闻专题》、法国公营电视台的《时事的秘密》等。除此之外,江西卫视还开办了《杂志天下》,通过主持人阅读杂志的方式来传播具有流行价值的新闻。

第三,电视新闻节目与报纸。读报节目是最常见的电视新闻节目利用报纸的形态。日本TBS的早间新闻节目《御法川法南一早就一针见血》在《一面简略看》板块中,将关于同一事件不同报纸的报道都打印出来贴在一起,以比较的方式来报道新闻。

第四,电视新闻节目与网络。网络中的应用包含众多,如博客、社区网站、微博等。安徽卫视的栏目《超级新闻场》最初因大量解读和重构来自网络上的信息而受到观众喜爱,是将电视和网络内容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微博不仅可以帮助节目寻找素材,同时网民意见的监督性、多元性能够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全面。新闻节目可以以播出微博网友观点、前期征集选题、借鉴微博应用等方式与微博合作。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和搜狐微博联手打造的《夜宴微波炉》是我国首档跨媒体融合的电视微博新闻节目。该节目对每周首发在搜狐微博上的热点进行梳理和再调查,每次邀请两位现场评论员和一位网络评论员进行点评。节目下方不断滚动微博网友的观点。主持人和评论员实名微博在线,网友可发送短信和微博与其实时互动。节目嘉宾还参照微博规则进行30秒酷评。该节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优势功能的有机结合。又比如2012年9月起,央视《晚间新闻》进行了改版。临到结尾第29分钟时,主持人赵普会根据当天播出的重点民生新闻,播出一段大约140—200字的“微博体”[26]。节目巧妙利用了微博短小精干的特点,提炼节目的重点,对医改、反腐、食品安全等多个话题和事件进行微评论,既丰富了节目信息量,又增强了节目的深度。

第五,电视新闻节目与手机。手机应用如微信的快速发展,给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带来机遇。凤凰卫视的全媒体节目《全媒体全时空》,充分利用了手机媒体。受众可以通过节目的官方微信,发表意见看法,以“我是某地某某某,我认为……”的方式,通过手机语音或文字留言等畅所欲言,这些留言很可能成为节目的组成部分,有效丰富了节目内容。同时,通过微信,受众还可以接收到节目组发送的节目互动专区、往期节目链接等信息,对节目进行了深入传播,大大丰富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创作。

2.电视新闻节目与艺术

电视新闻节目还可以借鉴除媒体外的其他元素,如艺术。

凤凰卫视于2003年推出的聚焦于刑事重案的节目《文涛拍案》,就借鉴了我国传统艺术——评书的形式。主持人窦文涛以新颖的说书风格,深入浅出解构古今中外各种离奇莫测的案例,给新闻节目带来新的体验。

法国无线加密付费电视台的时事讽刺节目《木偶新闻》,主持人和各大新闻人物包括政界、演艺界等人物均以木偶形式出现,即使总统也会以可笑的面目出现遭到挖苦。借助木偶的表演,节目以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来展现法国和国际时事。

山东齐鲁电视台2005年创办的新闻节目《拉呱》成功地将曲艺和新闻相结合。“拉呱”为山东方言,意思为聊天。主持人为相声演员,采用曲艺式播报新闻的样态,不同于以往的播新闻和说新闻形式。主持人与台下的“搭词儿”,分饰相声中的“逗哏”和“捧哏”,形式活泼,增强了节目的亲切感。

河北卫视的《今日资讯》更是借鉴相声这门艺术在2011年推出了“相声新闻”的形式,两人一唱一和,调侃播报,内容轻松幽默,尤其适合对社会现象的评说。